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论男高音声音训练过程中的三要素问题的解决

发布时间:2017-10-04 21:18

  本文关键词:论男高音声音训练过程中的三要素问题的解决


  更多相关文章: 呼吸 喉咙打开 过渡声区 母音变形


【摘要】: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要想使歌者获得美好的声音,在良好的发声状态中达到理想的歌唱效果,除了歌者自身的嗓音条件外,声音训练中的三要素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声音训练中的三要素即指:(一)呼吸(二)喉咙(三)声区。对这三种要素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歌唱质量的高低,更是有效测试歌者方法与技巧的重要手段。 关于歌唱三要素的理论贡献,在我国,从古到今已有不少的真知灼见,如元燕南芝庵《唱论》关于运气就是提出过偷气、取气、换气、歇气、就气,爱者一口气等观点。放眼世界,更可谓是浩如烟海,世界著名歌唱大师卡鲁索对于喉咙的打开状态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不应认为嘴张大了喉咙也会同样打开。如果是一位造诣较深的人,只须依靠呼吸的一点力度,不需要使人察觉到张大着嘴。在本篇文章中,笔者想从自我在歌唱的学习过程中的切身感悟入手,并结合大量的中外经典文献资料,运用实践感悟法、理论文献收集法、比较法来完成笔者对男高音声音训练过程中的三个要素问题的解决做进一步的分析、探讨与研究,请同行与方家指正。本文分为四章进行阐述:第一章,阐释歌唱发声中呼吸的理念及怎样解决歌者的呼吸问题的方法;第二章,阐释喉咙打开的概念及其与呼吸之间的关系;第三章,男高音歌唱声区的区别及其过渡声区问题的解决手段。第四章,歌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生理、心理问题。
【关键词】:呼吸 喉咙打开 过渡声区 母音变形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1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5
  • 目录5-8
  • 绪论8-10
  • 第一章 关于男高音声音训练过程中的呼吸问题10-20
  • 1.1 歌唱发声的呼吸理念10-11
  • 1.2 歌唱发声的呼吸划分11-13
  • 1.3 正确的呼吸支持是获得理想的歌唱效果的前提13-20
  • 1.3.1 良好的起音离不开正确的呼吸支持14-15
  • 1.3.2 正确的呼吸支持是唱好连音的有效手段15-16
  • 1.3.3 正确的呼吸支持可以获得丰满的共鸣效果16-17
  • 1.3.4 优美的音质离不开正确的呼吸支持17-18
  • 1.3.5 唱好过渡声区离不开正确的呼吸支持18-20
  • 第二章 关于喉咙打开的概念及其与呼吸之间的关系20-28
  • 2.1 喉咙打开是唱好歌曲的关键20-23
  • 2.1.1 歌唱发声中喉咙打开的概念20-21
  • 2.1.2 歌唱发声中的喉咙打开与呼吸21-23
  • 2.2 歌唱发声中喉咙打开的意义23-28
  • 2.2.1 喉咙打开以低中声区为基础23-25
  • 2.2.2 喉咙打开可以获得完美的共鸣效果25-26
  • 2.2.3 喉咙打开以获取优美音质为目的26-28
  • 第三章 关于过渡声区的问题的解决28-50
  • 3.1 关于歌唱声区的问题28
  • 3.2 传统意义上的歌唱声区28-29
  • 3.3 现代意义上的歌唱声区29-30
  • 3.4 声区在歌唱发声中的体现30-31
  • 3.5 关于男高音歌唱声区的划分31-34
  • 3.5.1 歌唱声区的普通划分31-32
  • 3.5.2 歌唱声区的特殊划分32
  • 3.5.3 明了声区划分有益于教与学32-34
  • 3.6 关于男高音的过渡声区34-36
  • 3.7 用母音变形来解决男高音过渡声区的训练问题36-41
  • 3.7.1 母音变形选择的必要性36-37
  • 3.7.2 怎样才能做好过渡声区母音变形的转换37-39
  • 3.7.3 过渡声区的训练可解决男高音的关闭问题39-41
  • 3.8 过渡声区中母音连接的重要性41-50
  • 3.8.1 用"a"到"o"韵母进行连接41-43
  • 3.8.2 用"o"到"u"韵母进行连接43-44
  • 3.8.3 发声练习的选择44-45
  • 3.8.4 歌曲作品的选择45-50
  • 第四章 歌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几个问题50-57
  • 4.1 学习声乐的条件50-51
  • 4.1.1 音乐素质50
  • 4.1.2 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50
  • 4.1.3 嗓音条件50-51
  • 4.2 心理因素在声乐学习与演唱中的重要性51-54
  • 4.2.1 思维是声乐学习的引导者52-53
  • 4.2.2 内心听觉是声乐学习的重要支柱53-54
  • 4.3 个体的心理障碍对声乐学习的影响54-57
  •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0
  • 后记60-6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雪;;论俄罗斯歌曲《黑眼睛》的呼吸运用及情感表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S1期

2 张艳林;;民族声乐风格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张艳林;;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和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4 吕茵;陈茜;;轻声唱法对花腔演唱的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杨惠;;情感的想象和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6 李巍;;谈声乐演唱中的自我控制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马春丽;;用“声”来唱民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王雯;;浅谈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孟姜女》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9 张红霞;肖俊俊;;古希腊声乐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马冰洁;;论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艺术特点及演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超;;歌唱的艺术处理[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史yN琳;;声乐演唱中语言情感艺术的探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3 郭克俭;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曹海萍;改革开放以来女中音声乐文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卓;借鉴、融通及其它——中西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玉兰;关于跨界演唱及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左桂龙;正确的嗓音训练对嗓音疾病治疗的探索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文皓;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歌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娄姝妹;抒情女高音基莉·迪·卡娜娃的歌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姗姗;论感觉在声乐技巧训练中的重要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亮亮;面罩唱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72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72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6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