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作而思考的音乐理论研究——童忠良学术成果的研究特色
本文关键词:为创作而思考的音乐理论研究——童忠良学术成果的研究特色
更多相关文章: 音乐理论 童忠良 音乐教育家 作曲技术理论 中国传统音乐 同中音调 传统和声 和声功能 重同名调 对称美
【摘要】:正童忠良是有自己鲜明研究个性的音乐理论家,也是资深的音乐教育家,主要从事音乐理论研究和教学,并致力于中西音乐的比较和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建设。他在音乐基本理论,欧洲近现代和声理论,中国传统(古代)音乐理论和中西音乐比较等方面都有丰厚的研究成果。他以"对称乐学论集"来命名自己的学术论文集,正是基于总结中西音乐理论之间共同规律的理解与认识。他以作曲技术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坚持自己的研究理念1:20世纪但凡有成就的作曲家,大多同时也是
【分类号】:J614
【正文快照】: 童忠良是有自己鲜明研究个性的音乐理论家,也是资深的音乐教育家,主要从事音乐理论研究和教学,并致力于中西音乐的比较和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建设。他在音乐基本理论,欧洲近现代和声理论,中国传统(古代)音乐理论和中西音乐比较等方面都有丰厚的研究成果。他以“对称乐学论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翔鹏;曾侯乙钟、磬铭文乐学体系初探[J];音乐研究;1981年01期
2 童忠良;曾侯乙编钟的三度音系[J];人民音乐;1984年06期
3 童忠良;论我国民族音乐的数列结构(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鸿雅;;南音工NB谱作为信息媒介的传播学研究——南音研究系列论文之十[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黄晋烨;;从曾侯乙编钟论传统美术表现技法[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蒲亨强;;Do Mi Sol三音列新论[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4 李幼平;从出土音乐文物论楚国音乐的演进[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5 王震亚;文革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输入与影响[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Z1期
6 李成渝;《管子》、《吕氏春秋》生律法之异同[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史新民;沮水巫音与楚音乐文化[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童忠良;中西乐学的对称结构——音乐形态研究方法的若干体会[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王安潮;从编钟编磬铭文看曾侯乙墓出土编磬的国别[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李素娥;;《扛神》与“荆楚歌乐”之蠡探[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宇;中国建筑思想中的音乐因素探析[D];天津大学;2009年
2 陈根方;中国工尺谱的数字实现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陶磊;《淮南子·天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汪静渊;浙江民间器乐曲音乐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5 吴璨;【孟姜女调】音乐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6 闫志远;古代琴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7 逯璐;中欧弦式音高标准器发展历程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
8 栗建伟;周代乐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刘娅娅;律以数成—朱载X 与Stevin等程律创立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宋克宾;秦汉道家律学思想的“四维”特征[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2 王安潮;石磬形态通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3 孙金霞;楚乐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安盈;弦索十三套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彭璐涵;二十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史学研究“多重证据法”的成功运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6 任舒静;中和之韵——中国民族民间器乐艺术瑰宝“十番”[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晴利;《乐书要录》解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姚远;曾侯乙墓j器挊文集懰[D];安徽大学;2013年
9 曾紫薇;曾国文字构形与书体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荫浏;管律辨讹[J];文艺研究;197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振华;素质教育观下复合型音乐理论课教学模式探析[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2 韦荣道;谈互联网与音乐理论学习[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徐康荣;美国的科际音乐理论杂志[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蔡馥敏;;浅谈新时期的音乐理论创新问题[J];云岭歌声;2003年03期
5 宋静;中国古代"和"的音乐理论[J];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04期
6 武文华;西部高师成人教育音乐理论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5年01期
7 曾淼;邹渊;;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理论教学的整合——以“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教学软件为例[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陈涛;;音乐理论回归实践——从音乐理论课程中的突破谈课改的体会[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年S2期
9 彭程;;略述伊·斯波索宾在音乐理论教育领域的贡献[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石慧;;建构主义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2007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少琼;;建构主义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运用[A];2014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宝强;音乐理论:请注明你的有效性[N];音乐周报;2003年
2 陈新凤;音乐理论的“专业性”[N];音乐周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紫茵;西方音乐理论名著译丛项目启动[N];音乐周报;2008年
4 唐诃;为两个国家谱写国歌的人[N];中国艺术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木一;亥姆霍兹《论音的感觉》对我国音乐理论研究的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2 杨歌;十二音调性音乐理论的研究[D];四川音乐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162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16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