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侗族大歌音乐特征的实地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9 05:35

  本文关键词: 侗族大歌 文化生态 歌队 歌师 音乐特征 传承与保护 出处:《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侗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勤劳、善良、纯朴的侗族人民创造出了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整体文明中的一朵奇葩。侗族大歌是侗族地区流行的一种美丽动人的民族音乐,他以其气势庞大,美丽动人而著称,它的魅力在于它是土生土长的无伴奏多声合唱的民族民间复调歌曲,在于它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是我国乃至世界民族艺术上的一个奇迹。 侗语称侗族大歌为“嘎老”(gallaox或gal mags),其歌种名称,就表明了侗族大歌是一种结构庞大的民间合唱。侗族大歌是以二声部结合为主的一种民间合唱形式,其多声形态包括多声织体与和音结合两个方面,从多声织体来看,侗族大歌主要采用分部式支声型与持续音衬托式主调型两种织体形式。 侗族大歌的演唱方法是建立在合唱的基础之上的,不同的演唱人群组织一个庞大的歌队,侗族大歌的演唱已经是侗族人民生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部份。在演唱大歌的歌队中有特定的组织和组合方式,歌队有自己的排练、歌师、演唱的场所和具体的分工,正是这样的一支支优秀的歌队演唱出了美丽动人的侗族大歌。 侗族的产生与发展与其生长的自然环境、人文生态、风俗习惯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发现侗族大歌的音乐形态和演唱内容以
[Abstract]:Dong nationality is a member of the multi-ethnic family in our country. In the long-term production and life practice, the hard-working, kind and simple Dong people have created a unique national culture with rich local color. Dong nationality song is a kind of beautiful and moving national music popular in Dong nationality area, it is famous for its huge momentum and beautiful moving. Its charm lies in the fact that it is a national folk polyphonic song born and raised without accompaniment, popular and elegant, and a miracle of national art in our country and even in the world. The Dong language calls the big song "Gallaox" or "gal Magsler", and its name of song is "Gallaox" or "gal Magsberg". It shows that the big song of Dong nationality is a kind of folk chorus with a huge structure. Dong big song is a folk chorus form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two parts, and its multi-tone form includes two aspects: polyphonic texture and combination of harmony and sou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ulti-sound texture, Dong nationality songs mainly adopt two kinds of texture types: branch type and persistent tone type. The singing method of Dong big song is based on the chorus, different people organize a huge singing team. The singing of Dong songs ha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production of Dong people's life. There is a specific organization and combination in the singing team, the singing team has its own rehearsals, songwriters. The place of singing and specific division of labor, it is such an excellent singing team to sing the beautiful and moving Dong big song.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ong nationalit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human ecology, customs and habits. We can find the music form and singing content of Dong nationality songs.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J6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敏;;侗族哆耶舞浅论[J];文化月刊;2011年06期

2 杨军;黄艳;;侗族萨文化研究——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J];宗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3 阿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月也”[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4 唐虹;;侗族风雨桥的艺术人类学解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李勋;;侗族牛腿琴音乐声学分析[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6 周梦;;广西三江侗族女性服饰文化与服饰传承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7 高姣乔;;侗族:夜郎后裔?[J];文教资料;2011年17期

8 宫盛花;苏骁征;叶宝娟;;贵州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以苗族、侗族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9 杨晓;;圣俗之间,声谱之中:再论南侗祭萨仪式中的“哆耶”展演[J];民族学刊;2011年04期

10 ;侗族《行歌坐月—纺车》[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若屏;;侗族“合款”与精神文明建设[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杨昌铎;;试论侗族传统美德是儒家孝道民族化之产物[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黄才贵;;侗族族源初探[A];民族学研究第三辑[C];1982年

4 陈德林;;湖南省侗族地区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韦明耀;;同乐侗族刺绣服饰[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杨泽红;张昌华;;贵州省侗族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现状[A];新世纪全国首届小儿综合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龙运光;袁涛忠;杨晓琼;龙彦和;;侗族药用物种[A];2007全国侗族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育衡;丁锋;;中国侗族稻作文化习俗的民族植物学[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9 刘玉娣;;走出群众合唱的误区[A];2004年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全省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获奖论文集[C];2004年

10 ;崛起中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A];2007全国侗族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世辉;侗族:住在“干”中的人[N];中国民族报;2005年

2 木子;侗族与酒[N];贵州政协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紫茵;合唱为浪漫之城添魅力[N];音乐周报;2005年

4 榕江县双语办 卜想;“在侗族地区的社会生活中明文规定广泛运用侗文”[N];贵州民族报;2008年

5 余敏;第一部侗族村志《丁达村志》问世[N];西部时报;2009年

6 记者 肖军 通讯员 吴祥淼 杨光益 吴常理;湘黔桂联手打造侗族“香格里拉”[N];湖南日报;2009年

7 张人位 贵州省民委原副主任;旷古未有的一件好事[N];贵州民族报;2009年

8 石明莲 潘光晨;从江小黄村侗族 大歌走出“深闺”[N];贵州民族报;2009年

9 记者 卢国武;《中国侗族在三江》民俗摄影展暨画册首发式在邕举行[N];广西政协报;2009年

10 梁理;清香可口的侗族油茶[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大旬;清朝经营侗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刘国琴;民族亚文化人群健康状况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曹柯平;中国洪水后人类再生神话类型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4 杨晓琴;格鲁克的改革歌剧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苏庆华;黔东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王艳晖;湖南靖州花苗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梁智勋;中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及其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戴嘉艳;达斡尔族农业民俗及其生态文化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尹红;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文化生态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亮;侗族大歌音乐特征的实地调查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邹艳;侗族惩治规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3 周艺;广西侗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欧阳帆;论合唱教师素质结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权小勇;侗族生态文化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阮妹芳;广西侗族群体三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D];广西医科大学;2001年

7 程艳;侗族传统建筑及其文化内涵解析[D];重庆大学;2004年

8 关新;民族音乐与现代技法的结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尔红;小学课外开展合唱活动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少银;侗族合唱音乐及其文化构成透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72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472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b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