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中的文字体现音乐性
本文关键词: 《爵士乐》音乐性 多模态话语分析 出处:《文艺争鸣》2011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爵士乐》中的音乐特征进行分析:从声音质量与音色、角度、曲调、声音之间的互动、声音情调去阐述小说是如何通过文字及排版模拟音乐模态。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theory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musical features in Jazz: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und quality and timbre, angle, tune and sound. The tone of voice explains how the novel simulates musical motifs through text and typesetting.
【作者单位】: 广东商学院外语学院;
【基金】:广东商学院2009年第三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成果之一
【分类号】:J6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向东;《爵士乐》的叙事特点及意义[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张清芳;;用语言文字弹奏爵士乐——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爵士乐》赏析[J];名作欣赏;2007年15期
3 丁建新;廖益清;;断裂的语篇:童话叙事中隐性对话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维倩;;托尼·莫里森《爵士乐》的音乐性[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3期
2 王军英;江凤;;《爵士乐》的空间解读[J];电影文学;2009年12期
3 李妙晴;;复调的狂欢——多模态话语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J];电影评介;2008年18期
4 杜志卿;;《爵士乐》:一种精神分析的批评[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齐欣;林意新;;莫里森小说中黑人女性创伤的美学审视[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6 崔学新;;翻译的纯理功能诠释:不译语码的功能翻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7 曹喜梅;;解读《爵士乐》中爵士乐的象征意义[J];作家;2010年12期
8 丁素萍;舒伟;;投射系统研究——以《爱丽丝奇境漫游记》中的言语分析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荆兴梅;托妮·莫里森作品的后现代历史书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崔玲玲;英语政治新闻中意识形态的批评语篇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许晓萍;《爵士乐》叙事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左亚琴;《爵士乐》后现代叙事手法的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晓洁;托妮·莫里森《爵士乐》中的音乐性[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林森;童话言语行为与儿童语用发展[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旗;话语与青年:从批评性语篇分析角度分析《校园王》中的语码转换[D];中山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新福;托尼·莫里森的族裔文化语境[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雯;;新媒体时代话语分析的发展[J];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范勇慧;;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刘娟;;多模态话语分析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J];才智;2011年08期
4 李盛涛;徐光淼;;从《孤独者》看鲁迅小说的对话性[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5 任丽丽;;洛奇小说《想……》中二元对立技巧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年06期
6 王伟;;正确理解和运用“复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7 刘慧萍;;视觉诗“40-Love”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大众文艺;2010年14期
8 常亮;刘彦奎;;《红楼梦》与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J];作家;2011年04期
9 李凤亮;文体的复调与变奏——对米兰·昆德拉“复调小说”的一种解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莫嘉丽;;试论《突然我记起你的脸》的复调艺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2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价值观简论[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3 周晓牧;;米兰·昆德拉的“毁灭”与“不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泽文;一个文学少年的智慧写作[N];中国保险报;2002年
2 老村;写成《骚土》[N];中国邮政报;2004年
3 李庆西;“翻了个儿的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季剑锋 编辑;遗忘与失落[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李庆西;青年约翰的歧路彷徨[N];文汇报;2004年
6 应锦襄;阎欣宁的短篇技巧[N];文艺报;2003年
7 ;昆德拉:来自东方的特别关注[N];北京日报;2003年
8 舒晋瑜;库切不是抢来的[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钱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是可以常青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李春红;文学批评写作的独特性[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贻荣;戴维·洛奇对话小说理论与创作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清清;教科书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2 张译方;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互动意义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郑霄雁;主体性、对话性和未完成性[D];吉林大学;2005年
4 范煜辉;癫痫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创作[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小帆;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以及相关文本批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素华;黑暗的心[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忆;论《我弥留之际》的不可确定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玉洁;巴赫金视野下《喧哗与骚动》与《秦腔》复调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牛颖;论史铁生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音乐性[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兴星;对话与狂欢[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40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540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