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斯特拉文斯基和声语言及配器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5 21:01

  本文选题:斯特拉文斯基 切入点:和声语言 出处:《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浪漫主义时期由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复杂化,和声语言也随之复杂化,到19世纪末,和声的功能系统已经发展到了顶点,在这一时期许多作曲家纷纷背弃了极度半音化的和声倾向,另觅蹊径。斯特拉文斯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了独具个性的和声语言。而庞大编制的乐队;铜管乐器和打器乐器在乐队中运用的比重加大;发展了各个乐器的两极音区;扩展乐器的音色……又形成了斯特拉文斯基独特的配器风格。
[Abstract]:During the Romantic period, due to the emotional complexity of music, the language of harmony also became more complicated. By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the functional system of harmony had reached its peak. In this period, many composers turned their backs on the tendency of extremely semitone harmony and found another way. Stravinsky developed his own unique harmony language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proportion of brass and percussive instruments used in the band increased; developed the bipolar sound area of various instruments; expanded the timbre of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formed Stravinsky's unique orchestration style.
【作者单位】: 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
【分类号】:J61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雅春;斯特拉文斯基的《莎士比亚歌曲三首》——“深躺五寻之下的父亲”之分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梁宝忠;斯特拉文斯基《音乐诗学》的思想背景[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郝维亚;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管乐器的交响》音乐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宋瑾;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刘康华;;二十世纪和声的基本结构成分及其衍生的音高关系体系[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晓冬;感性智慧的思辨历程[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2 杨健;20世纪西方器乐演奏风格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罗娅妮;斯特拉文斯基《三乐章交响曲》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2 张轶唯;斯特拉文斯基《C大调交响曲》音乐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罗娟;普罗科菲耶夫《古典交响曲》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4 向征;斯特拉文斯基《四重奏小品三首》中节奏和音高的结构力作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艺生;斯特拉文斯基与现代芭蕾[J];国际音乐交流;1997年03期

2 李慧霖;;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历程[J];民族音乐;2011年01期

3 蒙那车泽尔;庄曜;;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中的模糊调性结构力[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2年01期

4 曾理;斯特拉文斯基“俄罗斯时期”的调式—程式和声体系[J];中国音乐学;1987年01期

5 曾理;斯特拉文斯基俄罗斯时期的调式-程式和声体系[J];中国音乐学;1987年03期

6 袁勤;;中国皇宫上空的夜莺之歌——漫谈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夜莺》[J];歌剧;2007年05期

7 杨忠林;;试议斯特拉文斯基早期的音乐创作[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2期

8 才智千;;我眼中的20世纪音乐——听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有感[J];消费导刊;2008年21期

9 王子千;;现代乐派的领袖:斯特拉文斯基[J];北方音乐;2009年07期

10 尚国强;;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音乐创作简析[J];音乐天地;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静;;斯特拉文斯基民族主义作品风格的缩影——芭蕾舞剧《春之祭》赏析[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2 王文;;“和声分析”教学思考——以舒曼钢琴作品为例[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罗娱;;从终止式看不同时期和声语言的特征[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甘璧华;;21世纪中国“传统和声教学”的问题与应对[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立;一部有关中国的歌剧[N];音乐周报;2005年

2 景作人;绚烂的色彩 别致的浪漫[N];中国艺术报;2007年

3 许渌洋;“费城”的色彩 从凝固到融化[N];音乐周报;2010年

4 徐涟;《舞集·大地》:感悟生命的本真状态[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董大汗;艺术没有风格变工种,可悲![N];音乐生活报;2011年

6 卜大炜;吕嘉棒舞俄罗斯风情[N];音乐周报;2009年

7 唐若甫;从桃园到长江的遐想[N];音乐周报;2010年

8 卜大炜;老潘和国交都“炫”了一把[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董大汗;艺术变工种,可悲![N];中国艺术报;2011年

10 宋湘锴;重视民间音乐的作曲家巴托克[N];音乐周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马玉峰;从浪漫主义晚期到表现主义早期两部歌剧和声语言的比较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2 纪露;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音乐观念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3 张有川;里盖蒂音乐创作中和声语言的技法特征与发展轨迹[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4 明虹;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李晓冬;感性智慧的思辨历程[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6 杨健;20世纪西方器乐演奏风格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徐孟东;20世纪帕萨卡里亚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亮;斯特拉文斯基《普尔钦奈拉》组曲浅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2 李亚菊;斯特拉文斯基芭蕾舞剧《婚礼》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苏珊;斯特拉文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学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4 赵蕾;斯特拉文斯基多样性音乐特征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5 李佳篷;莫测的音乐之路[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畅;弗兰克室内乐创作的和声语言及技法特征[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刘海蓉;斯特拉文斯基六首室内乐作品和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思军;斯特拉文斯基《三首单簧管小品》的艺术特点及演奏体会[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9 叶思敏;简析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复调思维作用下的拼贴技法[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10 高冰;自律美学观:突变还是延续[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571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571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7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