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与复调学科的教学探索及发展趋向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harmony and polyphony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focal points of the whole discipline. The national seminar on harmony and polyphony teaching held a few days ago is an important academic activity specially aimed at this field, and its origin is the teaching problem. Taking historical search and conceptual innovation as a breakthrough,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as the platform, systematic and in-depth speculation as the innovation, and exchange and contending as the main line,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reflects the basic status quo of the teaching of harmony polyphony in China. It shows the corresponding achievements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ubject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hese latest achievement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harmony and polyphonic subjects are also considered and prospected deeply.
【作者单位】: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
【分类号】:J6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达金;杜雪;;苏州弹词中的复调织体[J];广播歌选;2007年04期
2 李丽;;《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的复调叙事结构[J];林区教学;2007年06期
3 王维青;;哈姆莱特不同人格的对话与复仇的延宕[J];科技信息;2006年S3期
4 陈翠芳;李湘慧;;论电影《时时刻刻》的艺术性——蒙太奇、跨时空对话、复调[J];电影文学;2008年13期
5 徐孟东;对20世纪音乐中复调复兴的认识与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6 周铭孙;全国钢琴演奏(业余)考级(跨世纪新版)曲目讲解(第八级)(中)[J];钢琴艺术;2005年04期
7 黄琼;;布莱希特戏剧观的复调倾向[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刘新萍;另一种声音——谈莫泊桑《项链》的“复调”倾向[J];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9 田明刚;《黑暗的心脏》的叙事者与叙事结构[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宫为菊;;试论《水浒传》中的复调现象[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敬慧;;赋格音乐中的舞者——库切与他的人[A];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0年
2 郭有萍;;康复调脾胃的重要性(摘要)[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田艺苗;;试论复调公共课教学[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刘琨;;论强化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师范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徐文正;;关于在高师开设《多声部音乐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设想[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张韵璇;;对位教学理念探微[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吕军辉;;国内七本复调教材的教学体会[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杨勇;;对位法还是复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林华;;复调感的获得[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力之;“复调”的意义[N];文艺报;2001年
2 陈瑜;《接受的复调》——接受史研究的重要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景作人;曹丁指挥合唱呈现“立体化”[N];音乐周报;2009年
4 崔志远;刘震云小说的复调式解读[N];文艺报;2001年
5 庄一敏;尽在“掌握”中[N];中国经营报;2004年
6 商武;今年制造业前景乐观[N];中国贸易报;2005年
7 张世能;这样的忙可帮不得[N];中国邮政报;2004年
8 欧南;私密的愉悦[N];文艺报;2010年
9 Softer;MTU设置要准[N];电脑报;2005年
10 翟业军;“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他人的”[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耿波;自由之远与艺术世界的价值根源——徐复观艺术思想的扩展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谭文鑫;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音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汤逸佩;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叙事形式的演变[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7 冯尚申;大带隙二维光子晶体的设计[D];浙江大学;2003年
8 徐孟东;20世纪帕萨卡里亚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0年
9 杨霞;《尘埃落定》的空间化书写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10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云南;疯狂与悲壮的精神历程[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学玲;论曹禺早期剧作的“复调”[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丁兆国;戏拟与复调的寓意[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徐巍;巴赫金复调诗学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5 王晶;试论冼星海复调创作的民族性[D];河北大学;2004年
6 张蕊;陀恩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叙述者[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马佳;陈铭志音乐作品中复调艺术风格探索[D];河南大学;2004年
8 胡春毅;双重诗学的穿越[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文菁;舒曼赋格曲的写作方法、创新特色和现实意义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10 陈敏杰;双重影像[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90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290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