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拉威尔钢琴组曲《镜子》的和声技法及其创新

发布时间:2018-10-26 18:51
【摘要】:正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拉威尔将印象派绘画中的色彩技法"移植"到音乐创作中,通过音响和音色的变化,体现出音乐的色彩性,以描绘事物的各种形态变化,从而定格事物瞬间带给人们的印象,更多地强调渲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
[Abstract]:As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Impressionist music, Ravel "transplanted" the color techniques of Impressionist painting into his music creation. Through the changes of sound and timbre, he embodied the color of music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changes of various forms of things. In order to freeze the moment to give people the impression, more emphasis on rendering mysterious hazy, looming atmosphere.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弗·佩勒穆泰,儒尔丹-莫朗热 ,芦苇 ,洪士拡;拉威尔论其《小奏鸣曲》及《镜子》套曲[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蜀婷;;拉威尔钢琴组曲《镜子》音乐与演奏分析[J];北方音乐;2012年07期

2 吴悦;;夏布里埃《幻想布列舞曲》和声技法对拉威尔的影响[J];大舞台;2013年02期

3 梅晓萍;拉威尔钢琴曲《水的嬉戏》的演奏教学[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金鸽平;;拉威尔钢琴《小奏鸣曲》的演奏风格[J];文艺争鸣;2011年12期

5 刘雪萍;;从钢琴曲《睡美人帕凡舞曲》观拉威尔创作风格及其形成分析[J];艺术探索;2009年03期

6 孙静雅;;论拉威尔《水妖》的钢琴演奏[J];音乐探索;201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沈琼;德彪西和拉威尔的创作特征比较及钢琴演奏技巧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伊丽;此新彼异 声色隽永[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靖;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沈婉君;拉威尔钢琴组曲《镜子》、《库泊兰之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冬云;拉威尔钢琴组曲《镜子》的和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卓;从钢琴组曲《镜子》探析拉威尔音乐创作风格[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昂;沿袭与创新[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8 王亚诺;中国文化视角下的拉威尔钢琴音乐[D];河南大学;2012年

9 周宁;《水之嬉戏》、《海上孤舟》、《水妖》[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应龙;;印象派音乐的模糊与清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吕威霖;;最动人心弦的美丽与忧伤——解析拉威尔的《帕凡舞曲——为夭亡的公主而作》[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卫立;;拉威尔:管弦乐组曲《鹅妈妈》[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1年03期

4 白晓南;;浅谈拉威尔《小奏鸣曲》[J];北方音乐;2010年03期

5 奥伦斯坦;李苏眉;;拉威尔的音乐美学[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6 唐桑;;《伦敦交响曲》和声技法探析[J];艺海;2011年04期

7 钱仁康;名副其实的儿童组曲[J];儿童音乐;2004年03期

8 王欣;;拉威尔与德彪西之比较研究[J];文教资料;2005年36期

9 易铭;;拉威尔[J];小演奏家;2009年12期

10 张媛;;陆在易《中国,我可爱的母亲》和声技法分析[J];齐鲁艺苑;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之国;;和声·涅i谩髑究坪蜕萄舾晌侍獾乃伎糩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蔡松琦;;语言与和声交融的教学实践及其他[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罗娱;;从终止式看不同时期和声语言的特征[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王歆;;传统与现代的流变,民间与专业的交融——对芬兰当代作曲家诺根和其《第二堪特雷琴协奏曲》的研究与分析[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5 王丹丹;;音乐欣赏课在高等专业音乐学院的定位和特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奥拉沃阿兰罗德里格兹;张谦;;古巴的古典音乐传统[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7 晓夜;;从《卡玛林斯卡亚》谈民歌素材在音乐创作中的借鉴与运用[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甘璧华;;21世纪中国“传统和声教学”的问题与应对[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林华;;复调感的获得[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立;拉威尔指挥的《波莱罗》[N];音乐周报;2001年

2 吕克特 金毅炅;威风不再 难称完美[N];音乐周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黄恩智;“流行音乐的前景很可观”[N];辽宁日报;2000年

4 李巧艺 编译;法国作曲家——加布里埃尔·福列[N];音乐周报;2004年

5 吴名辉;海南作曲家陈元浦的黎山绝唱[N];海南日报;2008年

6 张楠;工人作曲家夏宝森五一献贺礼[N];工人日报;2008年

7 邢晓芳;中国元素“新鲜”再现[N];文汇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徐志纯;谢国华的三个角色[N];安徽日报;2006年

9 ;关于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著名陇剧作曲家郭效文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N];陇东报;2006年

10 张岚;从小八路到著名作曲家[N];中国艺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冶鸿德;汉斯·维尔纳·亨策交响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2 吴春福;罗忠昒后期现代风格的音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3 刘晓江;中国近代和声技法的调域类型及历史走向[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郭鸣;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6 徐昭宇;演奏型态的分析与音乐意义的追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7 吴粤北;先锋派实验音乐之涅i肹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8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10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玉;拉威尔钢琴组曲《镜子》分析[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2 王丞;拉威尔23首艺术歌曲和声手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3 王卓;从钢琴组曲《镜子》探析拉威尔音乐创作风格[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冬云;拉威尔钢琴组曲《镜子》的和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宏宇;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和声技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菁媛;拉威尔早期钢琴作品和声技法研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林萃;拉威尔钢琴作品中的“异国情调”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欣;拉威尔艺术歌曲创作技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9 欧吉询;拉威尔的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德》和声技法、结构及其风格探讨[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10 李冬;格里格艺术歌曲和声技法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96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296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c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