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用马赛克形貌装饰法研究碗形分子柱状向列相的向错和分子指向矢分布

发布时间:2018-06-12 07:58

  本文选题:CTV碗形分子 + 热致液晶 ; 参考:《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01期


【摘要】:选用香兰素为原料,采用传统的三聚成环法,合成了两种碗形CTV系衍生物——CTV-1和CTV-2,前者的外围基团是—OCH3和—OCH2CH3,后者的外围基团是—OCH3和—OCH2COOCH3.两种碗形CTV分子均是热致液晶,呈现向列相典型的粒状织构和单微区的均匀织构,还观察到规则美观的马赛克形貌,每块矩形马赛克的尺寸为数十微米数量级,多次升降温循环能重复出现和消失.发现马赛克形貌实质上是在冻结的向列相织构上结晶化并收缩龟裂而装饰出来的光学图案.通过扫描电镜的研究,观察到马赛克形貌是由片晶组装而成的,每块马赛克就是一块矩形的多层片晶,多层片晶由单层片晶堆积而成.直接观察到片晶的组成单元是直径约1微米的微纤,而微纤应当是束状的碗形分子柱.马赛克形貌装饰在碗形分子柱状向列相上,通过这种新方法观察到s=+1(δ=0和δ=90°)和s=±1/2多种点向错和Nèel微区壁等周围的分子指向矢分布情况.说明碗形分子柱状向列相与一般向列相有类似的液晶行为,但取向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碗形分子柱,或者由碗形分子柱组成的束(即微纤),而不是碗形分子本身.碗形分子柱起了一般向列相中棒状分子的作用,所以本文以一个新名称"碗形分子柱状向列相"BCN(Bowlic Columnar Nematic)来表示这种不同常规的向列相.
[Abstract]:Two kinds of bowl-shaped CTV derivatives, CTV-1 and CTV-2,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vanillin as raw material. The outer groups of the former were -OCH3 and -OCH2CH3, and the latter were -OCH3 and -OCH2COOCH3. The two kinds of CTV molecules are 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s with typical nematic granular texture and uniform texture of single microregion. Regular and beautiful mosaic morphology is also observed. The size of each rectangular mosaic is tens of microns. Multiple cycles of rising and cooling can reappear and disappear. It is found that the mosaic morphology is essentially an optical pattern decorated by crystallization and shrinkage on frozen nematic texture. The morphology of the mosaic was observed by SEM. Each mosaic is a rectangular multilayer crystal, and the multilayer lamellar crystal is formed by a monolayer wafer. It is observed directly that the component unit of the wafer is a microfiber about 1 micron in diameter, and the microfiber should be a bundle of bowl-shaped molecular columns. The mosaic morphology is decorated on the columnar nematic phase of the bowl-shaped molecul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olecular direction vector around S = 1 (未 -0 and 未 _ (90 掳) and S = 卤1 / 2 and the wall of N 猫 el microregion is observed by this new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lumnar nematic phase of the dish-shaped molecule has a liquid crystal behavior similar to that of the general nematic phase, but the basic structural unit oriented is the dish-shaped molecular column, or the beam (i.e. the micro-fiber, not the bowl-shaped molecule itself) composed of the dish-shaped molecular column. The bowl-shaped molecular column acts as a bar molecule in the general nematic phase, so a new name, BCN-Bowlic columnar nematic, is used to express this different conventional nematic phase.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批准号:20774077)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E0510003)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055013)资助
【分类号】:O6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董炎明,邓红英;芳香共聚酯B-N多种向列织构的形态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1年05期

2 林磊;液晶相与分子“维数”[J];物理;198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娜,张毅,王久芬;液晶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2年08期

2 章于川,范程士,杭德余,黎群,沈效峰,姚海波;侧链型芳香族偶氮基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液晶态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章于川;沈金平;杭德余;孙红杰;;反式-对戊基环己基苄基甲酮的合成[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4 贾林,胡玲;用气相色谱分析某些液晶单体时的热降解现象[J];安徽化工;2005年04期

5 金秀洪,张文熊,焦芳,周建梅,张卓,金日光;热致液晶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高小玲,晏雄;自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1年06期

7 周建梅;;溶液法合成液晶聚酰胺中溶剂体系的选择[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庞冬梅;王志伟;王雷;;热致变色液晶材料在防伪包装领域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6年06期

9 樊红霓,张玲,刘美正,崔国娣;含有β-二酮结构聚芳酯的合成和性能[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李春,姚舒林;液晶聚酰亚胺的热分解动力学问题[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郭曦;范和平;;LCP在挠性电路板和RFID上的应用研究进展[A];第十届中国覆铜板市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建强;刘海青;代由勇;倪鹏;仇德鹏;颜世申;;一种含钯有机金属液晶的制备与表征[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7)[C];2007年

3 刘建强;姜海辉;张锡健;代由勇;仇德鹏;颜世申;;一种新型含钯有机金属液晶的制备与相行为[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李明;费强;郇延富;郑健;陈焕文;金钦汉;;基于液晶取向改变的化学传感机理及应用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5 王虎;刘吉平;王君;;4,6-二氨基间苯二酚盐酸盐的制备及防氧化特性[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6 韩式方;;液晶高分子-各向异性流体新概念本构理论及其流动研究进展[A];中国流变学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王焰;POSS基低介电常数纳米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张振琳;含共轭液晶基元的甲壳型液晶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3 徐新宇;含不同离子的液晶离聚物及其PBT/PP共混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4 田梅;手性多臂液晶与主链液晶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东北大学;2009年

5 范浩军;侧链液晶聚酰亚胺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6 陈晓婷;阻燃性液晶共聚酯及其与PET的原位复合物[D];四川大学;2002年

7 左瑞霖;热固性丙烯酸酯液晶树脂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8 刘习奎;含联苯基团侧链的聚酰亚胺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杨延华;新型液晶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在原位复合材料的增容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丁雪佳;PA66增强增韧改性的新途径及其改性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军;具有清亮点的甲壳型液晶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液晶行为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陈礼;基于β-环糊精的液晶大分子的合成及其相行为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彬;空气DBD等离子体对Twaron纤维表面及Twaron/PPESK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龚磊;羟丙基纤维素酯类液晶的合成及聚合物复合膜的细胞相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王兴宁;偶氮液晶基元封端聚氨酯及与PP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孙中战;侧链聚硅氧烷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中北大学;2011年

7 周刘佳;纳米纤维素晶须表面丙烯酸接枝改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郭浩;基于MATLAB的AIFF MVA液晶显示模拟及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9 许昌威;向列相液晶聚合物薄板光驱动弯曲行为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10 余潜力;含偶氮苯侧链热致聚肽液晶的合成与相转变行为[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维工,赵静安;近晶相液晶的织构和缺陷[J];物理;1982年03期

2 董炎明,王霞瑜;热致性液晶聚芳酯THT-10的研究──液晶聚芳酯OHO-10的表征及与THT-10的比较[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尔曼;陈丹梅;董炎明;胡晓兰;;两种新碗形分子的合成及其纤维状晶的研究[J];化学通报;2009年03期

2 戚文定;;国外热致液晶芳族聚酯现状[J];化工新型材料;1990年02期

3 倪玉山,董德文,庄会岩,丁孟贤;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的WAXD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年04期

4 王勇,李瑞霞,吴大诚;芳香族热致液晶聚(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双酚A酯)的流变性能[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5年03期

5 李慧,周宏伟,陈春海,吴忠文,张榕本,于澍燕;甲基取代的新型聚醚醚酮及其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10期

6 杜拴丽,王久芬,霍红星;PET-HBT热致液晶嵌段共聚酯的合成及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5期

7 王燕;裴重华;;新型液晶材料细菌纤维素苯甲酸酯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研究;2008年02期

8 刘德山,傅清红,周其庠;芳-脂族共聚酯酰胺热致液晶的合成和表征[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9 陈群,杨光,王源身,余学海,黑子弘道,安藤勋;固体变温核磁共振碳谱研究主链型热致液晶聚醚聚氨酯弹性体[J];高分子学报;1996年04期

10 戴彪,王晓工,高彦芳,周其庠,刘德山;三元无规芳-脂族聚酯酰胺的热致液晶行为[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群;王源身;H.Kurosu;I.Ando;;聚氨酯型热致液晶高聚物的变温固体核磁研究[A];第八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4年

2 富露祥;张善举;葛辽海;孙桂芬;;热致液晶氯取代聚芳醚酮的高有序单失畴行为[A];第十一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周天华;游毅;赵剑曦;;Heterogemini表面活性剂热致液晶行为[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张卓;张文熊;;热致液晶聚酰胺与尼龙66分子复合材料的超分子结构[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杨静;张庆华;朱来英;张世国;邓友全;;N-烷基化己内酰胺离子液晶的合成和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6 许家瑞;张艺;许军;池振国;;主链型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的可控聚合及表征[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7 董炎明;赵雅青;葛强;曾尔曼;胡晓兰;;三类(树状分子-接枝-多糖)的液晶性研究[A];2008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丹梅;曾尔曼;董炎明;胡晓兰;曾志群;;一种碗形侧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和自组装结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9 余潜力;俞燕蕾;颜竹君;;侧链具有可光响应偶氮基团的聚肽热致液晶的结构表征[A];2010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岳群峰;杨生荣;;热致液晶/尼龙66共混物相容性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丁兆云;新型表面活性剂的设计、合成与性能[D];山东大学;2007年

2 易捷;纳米纤维素晶须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液晶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3 张莉;PHB/PEN、PEN及其反应性共混物的结构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4 许景哲;含长脂肪侧链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丽萍;PET-60PHB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合成及其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D];华北工学院;2001年

2 秦岭;PET/TLCP原位复合材料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3 杜晓华;阻燃性液晶共聚酯及其与PET共混物的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曹胜光;新型热致液晶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金秀洪;液晶型聚酰胺结构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6 周波轩;双亲性星型聚合物的合成及其与环氧树脂纳米复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高峰青;钙钛矿型离子液晶的制备、表征与模板应用[D];山东大学;2009年

8 袁富金;含有手性基团的小分子热致液晶的合成与表征[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俊午;含刚性链段PET共聚酯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10 赖国忠;柱状液晶的状态方程[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08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008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1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