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从中堂装饰看明清时期徽州的精神文化形态

发布时间:2018-09-03 13:24
【摘要】:徽州中堂装饰并不是仅仅围绕生态环境的物质创作,同时还涉及大量的精神内容,与徽州社会思想观念、历史文化传统及徽商发展等密切相关,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文章以明清时期以来徽州中堂装饰的精神文化内涵为切入点,分析得出其文化形态并不只是特定空间环境下的产物,也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文化的创造,而是具有明显的伦理教化、祖先崇拜及审美认知等多种精神功能。
[Abstract]:Huizhou Zhongtang decoration is not only about the material cre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t also involves a large number of spiritual contents.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izhou social ideology, historical cultural trad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izhou merchants. Based on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Huizhou Zhongtang decoration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its cultural form is not only the product of special space environment, but also not limited to the creation of material culture. It has many spiritual functions, such as ethical enlightenment, ancestor worship and aesthetic cognition.
【作者单位】: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AHSKQ2014D121)
【分类号】:TU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凌晓星;;试论徽州窗额画[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岳毅平;吴惠敏;郭其智;;试析徽州园林的文化意蕴[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段泽民;;徽州古建筑艺术与传统文化内涵[J];美与时代(上);2010年05期

4 陈晓东;浅析徽商对传统徽州村落营建的影响[J];小城镇建设;2004年01期

5 王锦坤;;论徽州牌坊的文化价值[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臧丽娜;;解读徽州园林的艺术特征[J];东岳论丛;2009年09期

7 方华;;水利与徽州水口文化[J];江淮水利科技;2013年04期

8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乃华;;清代至民国时期徽州社会的赡养方式——以徽州“分家书”为中心[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因;;关于徽州社会现代转型问题的一点想法[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宫强;;略论徽州建筑的审美特征[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彭家国;;徽州村志的研究价值——读绩溪新编村志有感[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阿风;;明代后期徽州诉讼案卷集《不平鸣稿》探析[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6 周致元;;清代和民国徽州乡镇志中所见的民间救荒措施[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绍泉;;明清徽州亩产量蠡测[A];明史研究第2辑——纪念谢国桢先生九十诞辰专辑[C];1992年

8 卞利;;明中叶以来徽州争讼和民俗健讼问题探论[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9 胡中生;;徽商的人文精神与明清徽州的和谐社会[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振忠;;万历《歙志》所见明代商人、商业与徽州社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史向前;徽州宗教文化的特色[N];光明日报;2003年

2 刘伯山;发达的徽州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3 安徽大学 卞利;徽州谱牒研究宏观与微观的考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李琳琦 储常连;简论徽州传统教育发达的原因[N];光明日报;2009年

5 王振忠;徽州文书:商人与社会[N];文汇报;2011年

6 李方泽;新安理学:徽州社会的灵魂[N];光明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陈菁霞;千山夕阳:王振忠谈徽州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唐力行;怎样的互动促成了江南的繁荣[N];北京日报;2005年

9 陆峰 余超;浅谈徽州“三雕”的艺术性[N];安徽日报;2005年

10 阿风;徽学的兴起与徽州文书的史料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何巧云;清代徽州祭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陶明选;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覃华瑞;明清徽州的家族人口与生计变迁[D];厦门大学;2009年

4 阿风;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菲菲;徽州木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2 朱琳;明清徽州婚姻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3 陈培波;明清徽州建筑的艺术特色[D];安徽大学;2010年

4 陈岩;明代徽州佛教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丁佳丽;20世纪初至抗战前徽州近代教育的发展[D];安徽大学;2013年

6 梅立乔;明清徽州城镇初探[D];安徽大学;2003年

7 刘芳正;民国时期上海徽州茶商与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杜刚;明清徽州基层社会治安保障体系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9 程琴;明清时期徽州留守商妇的生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胡心怡;明清徽州女性的家族礼仪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20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220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e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