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思想视域下近代汉族民间女衫的流变
发布时间:2020-07-11 08:39
【摘要】:本课题基于造物思想的视域下,以近代汉族民间女衫为研究对象,以其造型特征、材料利用、装饰手段等方面的发展为研究内容,力图勾勒出近代汉族民间女衫的流变轨迹,呈现出近代女衫服饰制作中潜在的传统造物思想,探寻中国设计的思想文化渊源,进而传承传统造物思想,为如何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实践参考与实物例证。近代汉族民间女衫作为传统女上装的重要主体之一,在中国近代服装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近代女上装实物与研究资料对比来看,发现有关近代服饰汉族民间女衫的实物研究还不够充分,本次研究可以丰富馆藏女衫数字化档案资料。基于实物测绘数据发现,近代汉族民间女衫的形制总体上继承了传统扁平化的十字型裁剪结构,基本和清末承袭旧制到民初改良开端再到革命后趋短趋紧的发展轨迹保持一致,但受到工业技术发展和社会思潮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其款式、材质、装饰等细节特征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近代服饰在和谐有序地秉承传统造物精神的同时,也逐渐与现代审美相融合,渐渐使几千年来延续扁平化十字型传统裁剪结构的服装淡出历史舞台。近代是女装富有特色且变化多端的年代,也是中国传统二维化服饰走向现代三维化的历史转型期。本研究测量了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一百二十余件套女衫实例,在对实物的充分了解后,筛选其中部分数据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分析女衫造型、制作手法及服装功用等方面的关系。在把握流变规律的基础上,对其中蕴含的传统造物思想进行发掘。研究中发现近代汉族民间女衫在中西交融中不断向简约化发展,民间女红作为造物工匠主体,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中小心翼翼寻求解放,用经验和智慧,传承先人的信仰和理念,形成了贯穿造物全过程乃至生产生活的普世价值。近代汉族民间女衫在遵循中国传统服饰造型手法基础上,以“敬天惜物”思想为基调,在“重己役物”、“致用利人”的造物原则与“巧法造化”、“审曲面势”的造物指导思想中深刻践行中国传统造物设计理念。在近代汉族民间女衫功用性及美观性的表现方式中,寻找使我国传统造物充满质朴、优雅和灵动美感的普世价值。我们应当在了解这种超越“物”的层面的传统造物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实践创新。在手工制作中表达对传统造物思想的理解,在制作中认识到当代设计造物要脱离对传统器物的模仿和拼凑,不能局限在“物”的层面进行创新,而要使当代中国设计造物在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的同时,也要富有中华民族造物思想,为中国设计铺就精神底色,提升中国设计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S941.12
本文编号:2750179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S941.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崔荣荣;牛犁;;民国汉族女装的嬗变与社会变迁[J];学术交流;2015年12期
2 卢杰;崔荣荣;;近代汉族民间童帽形制及造物思想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3 汪芳;;衣袖之魅——中国清代挽袖艺术[J];新美术;2012年06期
4 刘明刚;崔荣荣;;民间本土造物设计中的“致用”工艺思想[J];新闻爱好者;2010年06期
5 卞向阳;宁玉明;刘福艳;;民国时期女上装的实例分析和特征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李砚祖;;设计的智慧——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论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年04期
7 张竞琼;孙庆国;;论张竞生的“变服”主张[J];装饰;2006年06期
8 张竞琼,梁惠娥;拼接的意义——论江南水乡妇女民俗服饰[J];装饰;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海标;造器宜人之道[D];苏州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道玲;近代民间袍服传统工艺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2 刘群;传统服饰中造物思想的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3 李良瑾;大匠造物 成器之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庆国;近代中国服装审美价值取向的变迁[D];江南大学;2008年
5 万芳;民国时期上海女装西化现象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50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750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