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时期上海纺织、服装工业化与现代性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9 17:37
在西方先进的纺织生产方式尚未进入上海地区之前,上海正处于农业社会手工业生产的大环境中。鸦片战争之后,《南京条约》签订,上海设立租界,机制纺织商品和动力机器纺织工厂始进入上海。此后随着上海地区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机制纺织品与新式服装逐渐成为新的生产、生活文化的标志,随后引起社会个体价值观的变化,进而连带的引发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变革。在中国租界时期史上的百年之间,上海纺织服装设计在经历了西方科技本土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向现代化设计的前进方向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客观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都成为设计现代化的推动力量。围绕租界时期上海地区纺织、服装设计现状与产业背景等上海纺织、服装现代设计发展成因中最关键的基础条件,通过对这一时期上海地区纺织、服装工业化发展和现代设计行为的研究,还原了工业生产条件下纺织、服装的产销业态和设计价值,进一步揭示了租界时期上海地区纺织、服装设计的演变规律、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探索其对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纺织、服装生产的工业化和上海城市现代化的影响、促进和提升的具体作用,以及从设计学的角度分析租界时期上海纺织、服装设计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对上海地区消费文化变迁的...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49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19世纪40年代上海租界与华界的位置分布图33
而租界工部局的设立则能从工部局的历史作用、“治外法权”、政策法规和殖民化统治中看出上海租界和华界政治制度的差异。工部局成立的成立源于1853年小刀会起义期间,大批避难的华人涌入租界,人口剧增使得负责租界内基本市政设施建设的机构——道路码头委员会已经不能负担起租界内形势日益变得严峻的公共治安和居住环境的压力。由于道路码头委员会并不具有管理租界社会的职能,因而1854年开始,英美驻沪领事着手修改《土地章程》,同时策划筹建更强有力能适应新形势的租界管理机构,并在七月通过的《上海英美法租界地皮章程》中组建工部局用以对租界执行自治,并管理租界市政。而工部局的建立,正式标志着外商居留地时期的结束,殖民地时期的开始。工部局的治外权力,包括“对于租界内外侨生命和财产的保护,一切为了保持租界居民健康、维持租界清洁、组织警察、开发并管理税收所必需的规程和办法”37,保障了西方物质文明在租界的存续,为兼容华人风习打下基础。租界工部局的组织结构关系图如下方所示:西方现代思想与科技自明代末期开始向中国传播,在清末民初这一阶段对中国的思想、政治、社会经济和生产水平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成果便是租界设立之后上海的迅速崛起。租界的存在令上海人清楚的看到造物技能和政治制度层次上中西方明显的差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上海租界萌芽并蓬勃发展,以及工部局所展现的西方制度和职能,对上海现代化的形成和发展均产生重大影响。这一点也是本文选择通过以上海地区的纺织、服装工业为范畴来研究租界时期中国纺织、服装的现代设计方法、思想和文化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随着百货公司的开办,更多的新鲜事物展示在普通民众面前,单凡商品的名称被冠以“洋”字,就变成令本地人十分新鲜的时髦商品。以1920年代初期《申报》广告中描绘的英商惠罗公司进口百货商品为例,如下图所示,服装有男士大衣、女士束身衣,饰物有各类男帽、男士手套、女士手套、手帕、丝巾,生活用品有暖水瓶、电熨斗、拆线刀,还有香水、桌布等商品。唱片和留声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租界华人眼中的新鲜事物,20世纪20年代,民族企业家在上海投产之后,留声机和唱片开始出现在华人的家庭中。生活用具方面的新事物,主要是家用电灯、自来火灶、煤气热水锅、煤气暖炉和风扇。前面在工部局的市政工程中提过,租界煤气的供应刚开始用于公共照明和家用照明,在租界铺设煤气管道令家家户户能够通过煤气燃灯照明之前,租界的华人从未见过如此新奇的照明设备,此后20世20年代,上海租界的煤气使用逐渐从照明转为家用烹饪、取暖、热水供应,烹饪用的自来火灶,也就是使用火柴点火的煤气灶、用煤气加热自来水的自来火热水锅,以及取暖用的煤气暖炉出现在租界华人的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的新用具,下图分别为1920年代初英商自来火(煤气)公司推销自来火灶、自来火热水锅广告和煤气暖炉广告,使用中文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向租界华人推广这三项新事物。家用电灯和电风扇也是十分新奇的家用电器,在1920年初期报纸上就刊登过进口电灯和电扇广告,如下图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术与生活[J]. 梁启超. 艺术品. 2014(07)
[2]“现代性”与“现代化”[J]. 陈嘉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博士论文
[1]民国时期(1912-1949)机器丝织品种和图案研究[D]. 徐铮.东华大学 2014
[2]缝纫机与近代上海社会变迁(1858-1949)[D]. 袁蓉.复旦大学 2009
[3]《格致汇编》与中国近代科学的启蒙[D]. 赵中亚.复旦大学 2009
[4]中国近代合成染料生产及染色技术发展研究[D]. 曹振宇.东华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1928年中华国货展览会研究[D]. 洪振强.华中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67105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49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19世纪40年代上海租界与华界的位置分布图33
而租界工部局的设立则能从工部局的历史作用、“治外法权”、政策法规和殖民化统治中看出上海租界和华界政治制度的差异。工部局成立的成立源于1853年小刀会起义期间,大批避难的华人涌入租界,人口剧增使得负责租界内基本市政设施建设的机构——道路码头委员会已经不能负担起租界内形势日益变得严峻的公共治安和居住环境的压力。由于道路码头委员会并不具有管理租界社会的职能,因而1854年开始,英美驻沪领事着手修改《土地章程》,同时策划筹建更强有力能适应新形势的租界管理机构,并在七月通过的《上海英美法租界地皮章程》中组建工部局用以对租界执行自治,并管理租界市政。而工部局的建立,正式标志着外商居留地时期的结束,殖民地时期的开始。工部局的治外权力,包括“对于租界内外侨生命和财产的保护,一切为了保持租界居民健康、维持租界清洁、组织警察、开发并管理税收所必需的规程和办法”37,保障了西方物质文明在租界的存续,为兼容华人风习打下基础。租界工部局的组织结构关系图如下方所示:西方现代思想与科技自明代末期开始向中国传播,在清末民初这一阶段对中国的思想、政治、社会经济和生产水平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成果便是租界设立之后上海的迅速崛起。租界的存在令上海人清楚的看到造物技能和政治制度层次上中西方明显的差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上海租界萌芽并蓬勃发展,以及工部局所展现的西方制度和职能,对上海现代化的形成和发展均产生重大影响。这一点也是本文选择通过以上海地区的纺织、服装工业为范畴来研究租界时期中国纺织、服装的现代设计方法、思想和文化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随着百货公司的开办,更多的新鲜事物展示在普通民众面前,单凡商品的名称被冠以“洋”字,就变成令本地人十分新鲜的时髦商品。以1920年代初期《申报》广告中描绘的英商惠罗公司进口百货商品为例,如下图所示,服装有男士大衣、女士束身衣,饰物有各类男帽、男士手套、女士手套、手帕、丝巾,生活用品有暖水瓶、电熨斗、拆线刀,还有香水、桌布等商品。唱片和留声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租界华人眼中的新鲜事物,20世纪20年代,民族企业家在上海投产之后,留声机和唱片开始出现在华人的家庭中。生活用具方面的新事物,主要是家用电灯、自来火灶、煤气热水锅、煤气暖炉和风扇。前面在工部局的市政工程中提过,租界煤气的供应刚开始用于公共照明和家用照明,在租界铺设煤气管道令家家户户能够通过煤气燃灯照明之前,租界的华人从未见过如此新奇的照明设备,此后20世20年代,上海租界的煤气使用逐渐从照明转为家用烹饪、取暖、热水供应,烹饪用的自来火灶,也就是使用火柴点火的煤气灶、用煤气加热自来水的自来火热水锅,以及取暖用的煤气暖炉出现在租界华人的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的新用具,下图分别为1920年代初英商自来火(煤气)公司推销自来火灶、自来火热水锅广告和煤气暖炉广告,使用中文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向租界华人推广这三项新事物。家用电灯和电风扇也是十分新奇的家用电器,在1920年初期报纸上就刊登过进口电灯和电扇广告,如下图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术与生活[J]. 梁启超. 艺术品. 2014(07)
[2]“现代性”与“现代化”[J]. 陈嘉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博士论文
[1]民国时期(1912-1949)机器丝织品种和图案研究[D]. 徐铮.东华大学 2014
[2]缝纫机与近代上海社会变迁(1858-1949)[D]. 袁蓉.复旦大学 2009
[3]《格致汇编》与中国近代科学的启蒙[D]. 赵中亚.复旦大学 2009
[4]中国近代合成染料生产及染色技术发展研究[D]. 曹振宇.东华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1928年中华国货展览会研究[D]. 洪振强.华中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67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967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