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的竞争法保护
发布时间:2021-01-11 18:20
《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商品标识包括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和装潢等标识。这些商品标识在市场行销中的作用类似于商标,它同样可以识别来源、承载商誉、表彰商品质量、进行广告宣传等。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对于市场主体来说意味着竞争优势,可以使其商品在市场众多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但市场中不乏“搭便车”者,通过模仿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企图扰乱消费者的选择判断从而获取不正当利益。这不仅是对享有该商品标识的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侵害,也是对市场竞争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破坏。2018年1月1日新《反不正当竞争法》正式施行,就“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条款来说进行了如下改变:删除“知名商品”、“特有”要件,改为“一定影响”要件,将原来对商品标识穷尽性规定改为开放性规定,并扩大了“混淆”的范围。虽然此次修法矫正了旧法该制度在适用中的一些问题,但仍留一些问题亟待澄清。本文在对搜集到的案例和学者观点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明确“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的法律属性,提出该制度在适用中的问题与争议,并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完善建议。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进行写作,全文分为导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其中...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竞争法保护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的法律属性
一、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功能
二、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法律定位
第二节 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的保护现状
一、立法与行政保护概况
二、司法保护概况
第三节 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的保护困境
一、实践问题
二、学理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竞争法保护理论分析
第一节 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的竞争法保护的一般理论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法》的关系
二、模仿自由与禁止仿冒原则
第二节 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的认定
一、“有一定影响”的衡量
二、“特有性”的辩正
第三节 有一定影响的商标标识的混淆认定
一、竞争法中的混淆理论
二、混淆可能性的认定标准
第四节 仿冒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的行为人主观认定
一、仿冒行为人具有擅自使用的故意
二、仿冒行为人具有利用他人竞争优势的故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竞争法保护完善建议
第一节 完善仿冒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的行为认定
一、统一“有一定影响”在各制度中的标准
二、确立相似性判断+混淆可能性认定二步法
三、扩大适用消费者调查制度
第二节 完善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保护的一般规定
一、增设“不正当模仿行为”条款
二、加强司法与行政保护的协调合作
三、增加消费者诉权
四、设置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退出市场的过渡期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作品标题可否构成“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兼评“鬼吹灯之牧野诡事”案[J]. 熊文聪. 中华商标. 2018(10)
[2]试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有一定影响”[J]. 董新中.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 2018(09)
[3]作品名称的多重功能与多元保护——兼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第3项[J]. 彭学龙. 法学研究. 2018(05)
[4]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制度的体系化解释[J]. 王太平. 法学. 2018(08)
[5]《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第1项的理解与适用[J]. 杜颖,赵乃馨. 法律适用. 2018(15)
[6]比较法视角下德国与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新近发展[J]. 安斯加尔·奥利,范长军. 知识产权. 2018(06)
[7]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商业标识保护制度之评析[J]. 王太平,袁振宗. 知识产权. 2018(05)
[8]全球视野下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基于模仿自由原则的探讨[J]. 陈学宇.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8(01)
[9]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法》在仿冒混淆方面的衔接问题浅析[J]. 黄璞琳. 中华商标. 2018(02)
[10]游戏名称的商标法保护[J]. 王太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博士论文
[1]英美法“仿冒之诉”研究[D]. 刘海虹.华东政法大学 2016
[2]商业标识权利冲突法律问题研究[D]. 杨晓玲.西南政法大学 2016
[3]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具体化研究[D]. 周樨平.南京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研究[D]. 彭静.华南理工大学 2017
[2]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的竞争法保护研究[D]. 黄军.西南政法大学 2017
[3]论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装潢行为的构成要件[D]. 何品苗.华南理工大学 2015
[4]知名商品特有标识反不正当竞争保护中“知名”认定的实证研究[D]. 匡秀娟.湘潭大学 2015
[5]论知名商品标识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D]. 张莎莎.华东政法大学 2015
[6]“山寨产品”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研究[D]. 任绍娟.西南政法大学 2015
[7]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D]. 王丹.西南政法大学 2013
[8]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知名商品认定及法律保护[D]. 杨洪波.中国政法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71259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竞争法保护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的法律属性
一、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功能
二、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法律定位
第二节 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的保护现状
一、立法与行政保护概况
二、司法保护概况
第三节 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的保护困境
一、实践问题
二、学理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竞争法保护理论分析
第一节 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的竞争法保护的一般理论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法》的关系
二、模仿自由与禁止仿冒原则
第二节 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的认定
一、“有一定影响”的衡量
二、“特有性”的辩正
第三节 有一定影响的商标标识的混淆认定
一、竞争法中的混淆理论
二、混淆可能性的认定标准
第四节 仿冒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的行为人主观认定
一、仿冒行为人具有擅自使用的故意
二、仿冒行为人具有利用他人竞争优势的故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竞争法保护完善建议
第一节 完善仿冒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的行为认定
一、统一“有一定影响”在各制度中的标准
二、确立相似性判断+混淆可能性认定二步法
三、扩大适用消费者调查制度
第二节 完善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保护的一般规定
一、增设“不正当模仿行为”条款
二、加强司法与行政保护的协调合作
三、增加消费者诉权
四、设置有一定影响的商品标识退出市场的过渡期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作品标题可否构成“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兼评“鬼吹灯之牧野诡事”案[J]. 熊文聪. 中华商标. 2018(10)
[2]试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有一定影响”[J]. 董新中.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 2018(09)
[3]作品名称的多重功能与多元保护——兼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第3项[J]. 彭学龙. 法学研究. 2018(05)
[4]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制度的体系化解释[J]. 王太平. 法学. 2018(08)
[5]《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第1项的理解与适用[J]. 杜颖,赵乃馨. 法律适用. 2018(15)
[6]比较法视角下德国与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新近发展[J]. 安斯加尔·奥利,范长军. 知识产权. 2018(06)
[7]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商业标识保护制度之评析[J]. 王太平,袁振宗. 知识产权. 2018(05)
[8]全球视野下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基于模仿自由原则的探讨[J]. 陈学宇.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8(01)
[9]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法》在仿冒混淆方面的衔接问题浅析[J]. 黄璞琳. 中华商标. 2018(02)
[10]游戏名称的商标法保护[J]. 王太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博士论文
[1]英美法“仿冒之诉”研究[D]. 刘海虹.华东政法大学 2016
[2]商业标识权利冲突法律问题研究[D]. 杨晓玲.西南政法大学 2016
[3]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具体化研究[D]. 周樨平.南京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研究[D]. 彭静.华南理工大学 2017
[2]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的竞争法保护研究[D]. 黄军.西南政法大学 2017
[3]论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装潢行为的构成要件[D]. 何品苗.华南理工大学 2015
[4]知名商品特有标识反不正当竞争保护中“知名”认定的实证研究[D]. 匡秀娟.湘潭大学 2015
[5]论知名商品标识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D]. 张莎莎.华东政法大学 2015
[6]“山寨产品”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研究[D]. 任绍娟.西南政法大学 2015
[7]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D]. 王丹.西南政法大学 2013
[8]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知名商品认定及法律保护[D]. 杨洪波.中国政法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71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97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