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佛山祖庙的砖雕文化与形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3 13:16
  文章以岭南地区佛山祖庙的砖雕"牛皋守房州"为研究个案,通过对砖雕的发展溯源、文化内涵、表达形式等方面的分析,探求砖雕"牛皋守房州"的文化与装饰艺术,阐释佛山祖庙砖雕艺术的造物思想和文化,为研究岭南地区的砖雕文化和装饰艺术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2020,(05)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佛山祖庙的砖雕文化与形式研究


砖雕两侧的奇花秀石(清)

砖雕,佛山,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各地通商口岸的开通,西方的各种事物涌向中国,包括哲学文化、建筑、艺术、医学等各个方面,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砖雕图案装饰题材也呈现交融之象。第一表现在檐饰上,在鸦片战争之前,檐饰图案大都是花瓣、圆柱体、铜币、花卉瓜果装饰等,或是砖雕斗拱,而鸦片战争后,西方人在跑马圈地的同时,也把西式建筑带到了中国,从砖雕“牛皋守防州”上的檐饰来看,采用了国外常见的科斯林柱式上的装饰纹样,檐饰中用茛苕叶作为装饰图案,并通过砖雕表现出来,是东西文化交融的例证。第二表现在连拱廊上,广州陈家祠1988年始建,1894年建成,在此期间建造的名为“刘庆伏狼驹”的砖雕(图3),虽然也是采用传统对称的构图,其建筑结构是中国传统的亭台楼阁,而佛山祖庙在1899年建成的砖雕“牛皋守防州”则已经融入国外建筑连拱廊的结构,与画面中心的中国传统的雕龙花柱并存。由于西方文化的慢慢的涌入,导致佛山的砖雕匠人长期以来习惯于创作的传统装饰图案的现象逐渐被打破,中西文化相互渗透,这些装饰成为西学东渐文化影响下的重要依据,呈现出东西文化相互渗透又共同发展的特点,体现当时的文化交融下佛山砖雕艺术的包容性。三、佛山祖庙砖雕的表达形式

砖雕,佛山,地点


佛山作为明清年间四大名镇之一,手工业发达,砖雕制作工艺达到史上最高水平。并通过运用单层雕、多层雕、阴刻、深浮雕、浅浮雕、透雕、减地平雕、圆雕等制作工艺,表现其砖雕造型精美,层次分明的特点。在砖雕“牛皋守防州”中多采用圆雕、透雕、单层雕、多层雕来塑造主要画面,画面中戏曲人物为35个,通过雕刻技法放大主角将领牛皋和身侧两个将士的形象,后排和二楼的戏曲人物则比例稍微缩小,体现了多层雕和圆雕等技法刻画出来的画面景深大和强烈对比的特点。然后四周镶嵌瓜果花卉等装饰。单层雕主要体现在浅浮雕或透雕上,在单一平面上进行雕刻,依照浅浮雕的手法进行立体感,空间感塑造。多层雕则分为贴砖法与堆砖法,即在单层砖的平面进行局部雕刻装饰,或在有需要的地方多加几层砖进行雕刻装饰,以达到空间立体感和纵深感。从图1中可看出,镶嵌在神龛边框上的瓜果花卉装饰采用的是单层雕,单层雕通常使用单块砖雕,突出体现瓜果花卉、如意花瓶等装饰的立体感,而亭台楼阁与人物的穿插采用多层雕,以达到更好的景深效果。2.融入粤剧的表现手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佛山传统建筑砖雕的美学运用——以祖庙建筑砖雕为例[J]. 蓝之锋.  大众文艺. 2018(06)
[2]广府砖雕匠作传承与行业生态的反思[J]. 李自若,赖洁怡,李晓雪.  广东园林. 2017(06)
[3]岭南砖雕艺术纹样研究——以陈家祠砖雕作品为例[J]. 廖宸.  设计. 2016(15)
[4]广府地域性的砖雕艺术[J]. 薛颖.  南方建筑. 2013(03)
[5]西风东渐与晚清城市社会生活方式的西俗化——以近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变化为个案研究[J]. 郑军.  北方论丛. 2003(05)



本文编号:3513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513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b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