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的图像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9 22:11

  本文关键词: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的图像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徐州是五省通衢的交通要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作为汉代开国皇帝的故土,徐州曾是汉代皇亲国戚的主要封地区域,加之地理区位的优势,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形成了繁荣的文化景象,遗留了大量的文物资源。汉画像石作为汉墓的装饰绘画,有着很高的考古、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乐舞题材的汉画像石反映着汉代人民的社会生活、审美文化和信仰追求,作为音乐题材的美术作品,汉画像石乐舞图像是学科交叉研究的绝佳题材。本文立足前人研究基础,运用考古学、美术学、比较音乐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徐州地区六县一区的田野调查,较全面的搜集整理徐州境内出土的汉画像石乐舞图像,获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论文整体在纵向上运用艺术史学家潘诺夫斯基提出的图像学三层次论(描述、分析、解释)为基本理论依据,对图像进行深入研究,旨在解读图像的象征意义;在横向上将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乐舞图像与四川、河南、陕西出土的汉画像石乐舞图像进行对比研究,旨在突显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依据图像学“三层次论”本文主体共分为三个部分:一、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田野调查概述。笔者将田野调查中搜集到的图像进行辨析与分类,这是对图像进行第一层次“自然意义”的解读;二、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的艺术风格与美学特征。笔者将图像的雕刻技法、构图特点、审美意蕴、绘画性语言进行逐一解析,是对图像进行的第二层次“常规意义”的解读;三、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的象征意义。笔者解读出不同种类乐舞图像所体现的象征意义,是对图像进行的第三层次“文化意义”的解读。
【关键词】:汉画像石 乐舞图像 图像学研究 审美文化 象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05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4
  • 1 绪论14-21
  • 1.1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14-1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6-18
  • 1.3 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创新点18-20
  • 1.4 研究基础20-21
  • 2 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田野调查概述21-36
  • 2.1 徐州六县一区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田野调查概述21-29
  • 2.2 徐州汉画像石馆馆藏乐舞图像调查概述29
  • 2.3 小结29-36
  • 3 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的艺术风格与美学特征36-51
  • 3.1 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的雕刻技法36-39
  • 3.2 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的构图特点39-41
  • 3.3 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人物造型的美学特征41-46
  • 3.4 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与河南、四川、陕西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的比较研究46-49
  • 3.5 小结49-51
  • 4 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的象征意义51-73
  • 4.1 建鼓舞图像特征及其社会功能51-61
  • 4.2 长袖舞图像体现的汉代审美文化61-65
  • 4.3 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装饰图案的象征意义65-69
  • 4.4 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的社会功能69-73
  • 5 结语73-75
  • 参考文献75-80
  • 附录80-100
  • 作者简历100-102
  • 学位论文数据集10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洁波;;汉代袖舞研究三题[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的图像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5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405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0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