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散木在篆刻章法上的探究
本文关键词:邓散木在篆刻章法上的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篆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篆刻艺术之美是由书法、章法、刀法三要素组成,可谓“方寸之间的大千世界”。篆刻的章法是整个印章的灵魂,是一方印章成败的关键。在明清印论中,印学家已提及章法的重要性并对章法规律中的挪让、呼应、对比等有所阐述。到二十世纪流派印发展的全新时代,涌现了许多成绩斐然的大篆刻家,其中对篆刻章法的理论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当属“海上印派”的邓散木。邓散木印章风格不拘一格,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独具匠心的章法安排。邓散木治印注重章法并善于总结章法规律,在艺术实践中将古人和自己的理论相结合,开创总结了章法的种种,完成《篆刻学》这部比较完备的理论著作,为我们揭示了艺术发展的规律和学习门径。本文就邓散木的篆刻风貌及其章法理论研究,试着分析邓散木在印章章法上的创新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章法 创新 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92.4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8
- 引言8-9
- 一 绪论9-11
- (一) 章法在篆刻艺术中的重要地位9-10
- (二) 邓散木的篆刻艺术概述10-11
- 二 邓散木对章法的理论总结11-16
- (一) 《篆刻学》中关于章法的论述11-14
- (二) 章法总结的理论价值14-16
- 三 邓散木篆刻章法的特征16-21
- (一) 虚实轻重的对比与均衡16-18
- (二) 变化挪让的节奏与协调18-19
- (三) 界画边缘的离合与统一19-21
- 四 对当下学习篆刻章法的影响21-24
- 结语24-25
- 参考文献25-26
- 致谢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澍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周年活动综述[J];美术观察;2007年12期
2 日超;;大雅篆章[J];走向世界;2009年34期
3 李彤;;化笔墨为云烟——清代黄牧甫篆刻艺术论[J];荣宝斋;2011年05期
4 高石农;陈荣杓;;篆刻艺术东传日本及其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0年01期
5 徐鸣;方寸天地见功力——许炯的篆刻艺术[J];艺术百家;1997年04期
6 余巨力;;韩登安篆刻艺术浅述[J];书法艺术;1997年04期
7 陈道义;;“自成一家始逼真”——刘江先生及其篆刻艺术[J];书法之友;1999年12期
8 纪伟基;取精用宏 铁笔纷披——浅谈篆刻艺术的出新[J];书画艺术;2000年05期
9 马海方;“手里有活儿”──记青年篆刻家孙鼎朴篆刻艺术[J];美术向导;2001年06期
10 纪敏;孙利华;;中师篆刻艺术教法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岩;;骆风同志 我们永远怀念您[A];铁流 18——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袁国平烈士、纪念老会长张斱秀将军逝世一周年、战斗生涯 峥嵘岁月、追思 缅怀 学习[C];2011年
2 蓝青;;秦士蔚先生甲骨文印章的艺术特征[A];台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满铭;;论辞章章法之风格——以几首诗词为例[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4 陈满铭;;王希杰教授之章法观[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郑颐寿;;含“篇法”的“辞章章法学"的发展——评介陈满铭《章法学论粹》及其相关论著[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6 张新科;;《左传》叙事文的艺术结构[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7 韩经太;;清真词艺术风格申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陈满铭;;辞章意象论[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丽虹;;海外华文女作家的写作选择[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10 葛景春;;李杜绝句差异论[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岚清谈篆刻[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来楚生篆刻艺术[N];美术报;2000年
3 秦周;豪放之歌 静雅之韵[N];新乡日报;2006年
4 天津 张宏书;邓散木的篆刻艺术[N];中国文物报;2002年
5 记者 季佳莹;引导企业搭建平台 支持参与文化建设[N];哈尔滨日报;2009年
6 孙旭光;游心印外石言志 创新服务永无涯[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范迪安;李岚清的篆刻书法艺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百灵;游心印外 悟道其中[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邸永君;篆刻艺术漫谈(下)[N];学习时报;2004年
10 侯勇;名家篆刻作品鉴定的主要方法[N];团结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海;赵之谦篆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赵宏;试论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繁盛[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方小壮;“浙派”宗师——丁敬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4 金钟淳;中国印章的特征和艺术性[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5 野田悟;吾衍与其《学古编》之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6 顾琴;海派篆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雅婧;邓散木在篆刻章法上的探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夏雷;篆刻与绘画形式美的互通[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江晨;《浅析中国篆刻的艺术表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申铉京;明清中国篆刻对韩国篆刻的影响[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5 王月洋;篆刻艺术与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布局之关联探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李云并;易大厂篆刻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罗舒宁;论闻一多篆刻艺术[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8 邓欢华;汪新士篆刻艺术成就[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9 刘丹;关于文彭篆刻艺术形成原因的思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10 王海勇;胆敢独造:齐白石的篆刻理念与实践[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邓散木在篆刻章法上的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2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45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