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超离“惑溺”-福泽谕吉启蒙思想的实践论批判

发布时间:2021-07-01 08:03
  “惑溺”是福泽谕吉在前期的理论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但这一词语并不是他原创的,它在根本上是一个汉语文言词汇,并在后世的流变中逐渐具有了较为丰富的内涵。总体而言,在中国,对它的运用偏向于“溺”之一字,而在日本则偏向于“惑”之一字。福泽谕吉对这一词语的运用具有着鲜明的启蒙意味,他借用这一词语实际上是在批判那种缺少怀疑与批判意识的传统性精神。需要注意的是,对“惑溺”问题的揭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于福泽谕吉那里的偶然性现象,对相似问题的批判也推动了西欧近代启蒙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惑溺”在现实中表现为不重视事物的外部效用而轻信、盲信事物本身的民众精神状态,由于其导致的客观结果是事物价值的内在化,因而也被称为价值的内在化“惑溺”。福泽谕吉的整个启蒙思想体系,特别是“文明论”思想都是以对这种精神问题的分析、理解与克服为核心线索而构建起来的。“文明论”是他整个思想理论的结晶,凝聚了三次西洋游历思想认识的精华,正像他本人所定义的那样,“文明论”不过是一种“群众精神发展论”,也就是说,他的启蒙思想虽然包罗万象,但都不能脱离民众精神的发展进步的根本指向。民众的精神发展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即是日本国民精神...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分歧与有待解决的难题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意义
第2章 “惑溺”: 福泽谕吉启蒙思想的核心基本概念
    2.1 “惑溺”概念的语义溯源
        2.1.1 沉迷: “惑溺”在中国的原初意义
        2.1.2 迷信: “惑溺”在日本的衍生意义
    2.2 福泽谕吉视域内的“惑溺”概念及其重要地位
        2.2.1 福泽谕吉“惑溺”概念里的外文翻译因素
        2.2.2 福泽谕吉的“价值的内在性”思想与“惑溺”范畴
        2.2.3 “惑溺”: “文明论”的“中核”概念
    2.3 福泽谕吉“惑溺”概念的启蒙论要旨
        2.3.1 福泽谕吉的启蒙思想与“惑溺”批判
        2.3.2 批判“惑溺”就是批判封建社会的传统性社会意识
第3章 “惑溺”批判: 福泽谕吉启蒙思想的实践进路构想
    3.1 “惑溺”妨害启蒙:福泽谕吉对启蒙症结的诊断
        3.1.1 文明的结构性分析
        3.1.2 “惑溺”精神妨害了智德进步
    3.2 “惑溺”溯源: 福泽谕吉对“惑溺”成因的批判性分析
        3.2.1 权力的偏重导致自由的缺乏
        3.2.2 国民智德的普遍低下
    3.3 超离“惑溺”: 福泽谕吉的启蒙实践论构型
        3.3.1 超离“惑溺”的动力
        3.3.2 超离“惑溺”的目标指向
第4章 批判的批判: 对福泽谕吉超离“惑溺”思想的实践论批判
    4.1 实践论批判: 主观与客观、继承与克服对立统一的批判方法论
        4.1.1 主观与客观的二元对立: 贯穿哲学史的基本问题
        4.1.2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其“综合”属性
    4.2 福泽谕吉超离“惑溺”的目标的先天不足
        4.2.1 陷入新的“惑溺”:绝对的时空规制等于绝对的实用主义
        4.2.2 新型“惑溺”的哲学阐释:对自然之“真”的客体性从顺
    4.3 福泽谕吉对超离“惑溺”的实践动力、条件的片面理解
        4.3.1 实践动力: 典型的资产阶级英雄史观
        4.3.2 实践条件: 被割裂的社会转型整体性结构
    4.4 福泽谕吉超离“惑溺”的消极实践效应
        4.4.1 从民权思想家到国权迷信者
        4.4.2 文明进化论: 福泽谕吉的现实选择
第5章 反思和批判福泽谕吉超离“惑溺”理论的现实实践启迪
    5.1. 实践症结启示: 中国现代化也需要超离“惑溺”
        5.1.1 双重“惑溺”妨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
        5.1.2 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对福泽谕吉“惑溺”思想的借鉴与超越
    5.2 实践路径启迪: 生产力的发展是超离“惑溺”的根本前提
        5.2.1 超离“惑溺”与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
        5.2.2 精神革新具有相对独立性
    5.3 实践目标启迪: 超离“惑溺”的社会主义价值向度
        5.3.1 个体自由: 人类实践的终极归宿
        5.3.2 和谐共存: 主体间交往的价值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旧邦“新人”——“五四”现代人道主义国民精神改造观[J]. 张先飞.  河南社会科学. 2014(03)
[2]福泽谕吉文明观批判[J]. 谭建川.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3]论货币拜物教的存在论基础[J]. 李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3(00)
[4]德育应致力于国民精神的改造和新生[J]. 韩绪芹,吕忠堂.  山东教育科研. 2002(02)
[5]国民精神重塑的百年追思[J]. 郑镇.  东南学术. 2000(01)
[6]福泽谕吉的国际政治思想浅析[J]. 高增杰.  日本研究. 1997(03)
[7]福泽谕吉的文明观述评[J]. 张友谊.  理论学刊. 1996(06)
[8]福泽谕吉的启蒙道德思想[J]. 窦重山.  日本研究. 1994(04)
[9]福泽谕吉《劝学篇》中“独立”思想的积极意义[J]. 罗华庆.  历史教学. 1992(03)
[10]福泽谕吉、丸山真男与中国的现代化[J]. 区建英,吴钧.  国外社会科学. 1990(05)



本文编号:3258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258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e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