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校注特点及针灸学术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4 11:00
  目的:梳理《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中的校注特点和针灸理论,挖掘研究马莳注释《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中运用的校注方法,以及其中所体现的针灸学术思想。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本书的校注和针灸特色,旨在为现代校勘和掌握针灸理论提供依据,为当前针灸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作用。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查阅《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对书中校注特点、针灸理论及特色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校注特点及针灸学术思想。结果:《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校注特点主要有五个方面:1、注重校勘,增改勘误:马莳主要运用了本校法、他校法和对校法,来考证《灵枢》经文之真伪。2、训释字音,解释字义:马莳主要使用了直音法和反切法来给字注音,又通过注音调准确表述这个字的真正含义。3、遵经求实,以经解经:马莳非常推崇《内经》,但是该书传抄过程中难免有误,对于同一或相似之言,马莳通过《灵枢》《素问》相互援引探求经旨原意。4、首注篇名,重视题解:对《灵枢》篇名进行注解,这一方法为马莳首创,并被后人承袭沿用。,详释节意:马莳注释《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马莳的生平、著作及成书背景
    1.1 马莳生平、著作简介
    1.2 成书背景
        1.2.1 医教的发展重视
        1.2.2 医著的大量编撰
        1.2.3 古籍的整理研究
2 注文研究
    2.1 注重校勘,增改勘误
        2.1.1 本校法
        2.1.2 他校法
        2.1.3 对校法
    2.2 训释字音,解释字义
        2.2.1 直音法
        2.2.2 反切法
        2.2.3 注音调
    2.3 遵经求实,以经解经
    2.4 首注篇名,重视题解
    2.5 分节提要,详释节意
3 针灸学术思想
    3.1 经脉脏腑,图文并茂
    3.2 附经穴歌,又分寸歌
    3.3 五输穴论,注释详明
    3.4 热病针刺,注证发微
    3.5 脏腑刺治,深浅有度
    3.6 邪在血络,刺之异应
    3.7 用针之要,当宗《灵》《素》
    3.8 联系实际,结合临床
4 对后世影响
    4.1 注释体例被承袭沿用
    4.2 为古今图书集成收录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灵枢》针灸学术思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古代经络实质与血管功能解剖的联系[J]. 杨坤,杨铭.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6)
[2]《灵枢·刺节真邪篇》五首七言诗的考证及临床意义[J]. 窦豆.  环球中医药. 2019(11)
[3]《灵枢》中眩晕病机及针灸治疗探析[J]. 吴敏,梁嘉琪,刘龙涛.  中国医药导报. 2019(28)
[4]《灵枢·终始》针刺补泻取穴考[J]. 姚鑫,刘振国,黄作阵.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9)
[5]颈项部“上入”穴应用刍议[J]. 韩李莎,盛茹雅,鲁海,张春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09)
[6]论《灵枢·终始》理论在针灸临床处方选穴中的运用[J]. 王海宽,王继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8)
[7]林国华基于《灵枢·海论》治疗眩晕经验介绍[J]. 陈楚云,林国华.  新中医. 2019(08)
[8]《灵枢》之耳病针方简论[J]. 侯春光,张智龙,杨涛.  内蒙古中医药. 2019(07)
[9]《黄帝内经》气街探义[J]. 胡冠书.  河南中医. 2019(07)
[10]基于《灵枢》解结理论探讨针灸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J]. 朱玲,赵耀东,张国晓,韩聪,刘璟文,刘娟娟.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06)

硕士论文
[1]浙江医经学派传承《黄帝内经》学术思想研究[D]. 张君.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9
[2]古代针灸歌赋的文献研究[D]. 艾莹.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727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727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a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