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安塞腰鼓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20:04
本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安塞腰鼓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摘要】:安塞腰鼓诞生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陕北的安塞和横山等地。它具有气势磅礴、舞姿优美、潇洒大方等多方面特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安塞腰鼓这一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的研究,对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基本特点、先进保护理念等视角入手,对安塞腰鼓的基本概念、历史起源、所具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特点、发展演变历程、目前的发展现状、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申遗后的发展策略等七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从而得出论文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关于安塞腰鼓近年来相关文献研究的总体论述。主要从文献研究的数量和内容两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入手研究安塞腰鼓是一种研究趋势。第二章主要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主要的方法是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第三章首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安塞腰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等两方面对安塞腰鼓进行分析,确保本文研究视角的准确切入。其次对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文化遗产价值。最后就安塞腰鼓的传承方式、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论述。第四章依据对安塞腰鼓各方面情况的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安塞腰鼓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方面特点。(2)安塞腰鼓目前发展现状堪忧。(3)安塞腰鼓的传承途径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4)影响安塞腰鼓传承与发展的因素众多,但最主要的是传承人方面的因素。(5)作为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安塞腰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针对上述研究提出安塞腰鼓未来发展策略及路径。借鉴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先进经验来传承与发展安塞腰鼓;抓住发展机遇,高度重视安塞腰鼓目前的发展困境;加强安塞腰鼓各传承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扩大培养具有高水平的腰鼓传承人队伍团队。积极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举措。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塞腰鼓 传承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722.2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前言9-17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10
- 1.2.1 研究目的9-10
- 1.2.2 研究意义10
- 1.3 文献综述10-14
- 1.3.1 提倡安塞腰鼓走进校园方面的研究12
- 1.3.2 有关散文《安塞腰鼓》课文赏析方面的研究12
- 1.3.3 有关强调体育健身意义的论述12-13
- 1.3.4 有关探讨安塞腰鼓历史渊源方面的研究13
- 1.3.5 从“非遗”角度论述安塞腰鼓的研究13-14
- 1.4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14-17
- 1.4.1 从选题的角度来讲14
- 1.4.2 从自身条件来讲14
- 1.4.3 从社会条件来讲14-15
- 1.4.4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来讲15-17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17-19
- 2.1 研究对象17
- 2.2 研究方法17-19
- 2.2.1 文献资料法17
- 2.2.2 实地考察法17-18
- 2.2.3 访谈法18
- 2.2.4 数理统计法18-19
- 第3章 调查与分析19-51
- 3.1 非物质文化遗产19-20
- 3.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19
- 3.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19-20
- 3.2 安塞腰鼓概述20-22
- 3.2.1 安塞腰鼓的概念20-21
- 3.2.2 安塞腰鼓的起源21-22
- 3.2.3 安塞腰鼓的特点22
- 3.3 安塞腰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阐述22-24
- 3.3.1 安塞腰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性特征22-23
- 3.3.2 安塞腰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特征23-24
- 3.3.3 安塞腰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恒定性特征24
- 3.4 安塞腰鼓的发展演变历程24-27
- 3.4.1 历史孕育着安塞腰鼓的诞生24-25
- 3.4.2 革命时期形成的腰鼓发展契机25
- 3.4.3 改革开放带来的腰鼓繁荣25-27
- 3.4.4 “非遗”保护为安塞腰鼓发展带来的新机遇27
- 3.5 安塞腰鼓的发展现状27-33
- 3.5.1 安塞县腰鼓团体组织基本情况28-29
- 3.5.2 安塞腰鼓区域开展分布情况29-30
- 3.5.3 安塞腰鼓目前的普及程度30-33
- 3.6 安塞腰鼓的传承方式33-39
- 3.6.1 安塞腰鼓的家庭式传承33-35
- 3.6.2 安塞腰鼓的庙会形式传承35-36
- 3.6.3 安塞腰鼓的学校形式传承36-38
- 3.6.4 安塞腰鼓的外出培训传承38-39
- 3.7 影响安塞腰鼓的传承与发展因素39-43
- 3.7.1 地理环境对安塞腰鼓影响39-40
- 3.7.2 当地政治环境对安塞腰鼓的影响40-41
- 3.7.3 腰鼓传承人对安塞腰鼓的影响41-43
- 3.7.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对安塞腰鼓的影响43
- 3.8 安塞腰鼓申遗之后的发展策略43-51
- 3.8.1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发展安塞腰鼓43-45
- 3.8.2 加大地方政府的政策、资金、人力和教育支持力度45-46
- 3.8.3 加强以安塞腰鼓为品牌的文化、体育和旅游产业化发展46
- 3.8.4 加快安塞腰鼓向城乡社区的推广速度46-47
- 3.8.5 扩大安塞腰鼓在国内各级学校体育课的普及范围47-48
- 3.8.6 促进安塞腰鼓与国外各团体组织的文化交流48-49
- 3.8.7 积极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9-51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51-57
- 4.1 结论51-53
- 4.1.1 安塞腰鼓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方面特点51
- 4.1.2 安塞腰鼓目前发展现状堪忧51
- 4.1.3 安塞腰鼓的传承途径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51-52
- 4.1.4 影响安塞腰鼓传承与发展的因素众多,但最主要的是传承人方面的因素52
- 4.1.5 作为传统民俗体育项目,安塞腰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52-53
- 4.2 建议53-57
- 4.2.1 借鉴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先进经验来传承与发展安塞腰鼓53-54
- 4.2.2 抓住发展机遇,高度重视安塞腰鼓目前的发展困境54
- 4.2.3 拓展安塞腰鼓的传承渠道,增强各传承渠道之间的联系54
- 4.2.4 利用“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原则来培养安塞腰鼓传承人54-55
- 4.2.5 合理规划安塞腰鼓事业,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基础55-57
- 参考文献57-61
- 附录61-63
- 致谢63-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军棉;;安塞腰鼓史解读[J];价值工程;2011年35期
2 吕秀娟;;安塞腰鼓引进高校健美操课程可行性分析[J];科技信息;2008年33期
3 于奎龙;;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2年02期
4 于奎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红伟;安塞腰鼓运动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56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056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