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契丹族舞蹈艺术的形成过程与表现形式及特征

发布时间:2017-11-06 10:18

  本文关键词:契丹族舞蹈艺术的形成过程与表现形式及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契丹族 舞蹈艺术 乐舞


【摘要】:契丹族在10世纪初建立了辽帝国,契丹族的舞蹈艺术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互融合、渗透的产物,有着与其他民族舞蹈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契丹族的舞蹈艺术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舞蹈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分类号】:J722.2
【正文快照】: 契丹的社会生活状况在《辽史》中有记载:“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马逐水草,人食酪,草居野处,无有定所。”[1]这显然过于粗略,但基本的风貌得以窥见。在这样的生存环境和文化生活中,契丹族独特的舞蹈艺术得以形成。不管是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还是在现今的舞台表演中,都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华;朱艳雁;;契丹族舞蹈发展过程及其作用[J];理论观察;2010年06期

2 文华;;契丹族舞蹈对中原舞蹈元素的借鉴与融合[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张斌;;先秦诸家乐舞美学思想之比较[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4 张斌;;先秦诸家乐舞美学思想之比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王蕊;南阳汉画像石乐舞题材的双向审美效应[J];南都学坛;2004年03期

6 邱珊;王毅;;乐与舞的唱和:2007年全国音乐舞蹈研究述评[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王孟秋;;南阳画像石中乐舞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8 钱松,赵玉霞;丝绸古道上的舞马与马舞艺术[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尹建宏;论孔子、孟子、荀子乐舞思想的流派与承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0 刘莎莎;简论《西京赋》中的百戏乐舞[J];音乐探索;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禾;;舞蹈艺术的超民族性和永恒价值[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李晓峰;;镌刻在历史时空的生命诗章——《契丹艺术史》概要[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3 陈彦;;浅谈普通高校舞蹈艺术类课程的教育功能[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4 蔡石香;;儿童舞蹈《还我星期天》[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5 朱活;;“应历”背月记微[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6 易孙允;;试论契丹辽代钱制与货币思想[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七辑)[C];2006年

7 张碧波;;契丹族萨满文化论——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文化论之一[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8 陈冰;;舞蹈服饰——舞蹈之姐妹艺术[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9 戴智;;浅谈舞蹈教学中学员能力的培养[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10 袁伟;;舞蹈教学的美感氛围教学法[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曦;艺术界人士表示舞蹈艺术要回归民间[N];中国改革报;2004年

2 中国舞协副主席 冯双白;大河涛头话神奇[N];中国艺术报;2002年

3 记者 赵汝碧;刀美兰舞蹈艺术50周年研讨会举行[N];云南日报;2007年

4 刘千圣;舞蹈节民族舞蹈艺术论坛举行[N];新疆日报(汉);2008年

5 惟一;半个世纪的娉婷[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林敏;生活是艺术生命的土壤[N];西藏日报;2006年

7 顾兆贵;舞蹈艺术的意蕴和意境[N];中国艺术报;2004年

8 陈丹;香港学校舞蹈节推动中国舞普及[N];中国艺术报;2008年

9 记者 曲志红;丁关根冀望舞蹈艺术激情拥抱新时代[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10 赵国政;舞蹈艺术的京味品牌[N];中国文化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隆;敦煌壁画中的乐舞演出与演出空间[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2 李廷海;社会文化变迁与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杜鹃;汉代乐舞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许月;辽代契丹人群分子遗传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乌力吉;辽代墓葬艺术中的捺钵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6 段妃;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个案研究及对舞蹈表演训练的探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王孝俊;辽代人口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8 邹之瑞;新中国芭蕾舞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丁翠苓;台湾高等舞蹈专业教育发展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陈永志;契丹史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毅德;广东省舞蹈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反思[D];兰州大学;2010年

2 孙娇娇;新媒体在舞蹈艺术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2年

3 米久单增;布达拉宫卡尔乐舞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4 余盛祥;论伊莎多拉·邓肯舞蹈艺术的生命精神[D];河南大学;2011年

5 杨露;阴阳之韵[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沈越;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舞蹈艺术课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乔晴;敦煌莫高窟第148窟乐舞壁画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8 何辉;张家口“拧鼓”乐舞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吴巧灵;《吕氏春秋·古乐篇》中的乐舞史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梁李婷;乐舞《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48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148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9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