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舞蹈的特点与表现形态
本文关键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舞蹈的特点与表现形态
更多相关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舞蹈 特点 表现形态 艺术特征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舞蹈定义的阐述,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舞蹈具有传承性、价值性、生态性和活态性等特点,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舞蹈的表现形态以及所体现的崇拜性、仪式性、主题性和大众性的特点。文章最后还对发扬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舞蹈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艺术文化教育中心;
【分类号】:J722
【正文快照】: 人为万物之灵,万物经过人的琢磨,成为区别于自然的艺术品,艺术品再经过时间的磨练,能够传世者便成了历史的未亡人———文物或文化遗产。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这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接民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玉成;刘光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土家撒叶儿嗬[J];民族大家庭;2006年01期
2 汪以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舞蹈的特点与表现形态[J];艺术百家;2009年S2期
3 尚晏芝;;舞苑奇葩——井陉拉花[J];乡音;2007年02期
4 韩霞;;威风凛凛招子鼓[J];乡音;2008年12期
5 拉巴卓玛;;西藏传统民间舞蹈的现状与走向——以个案为例[J];西藏艺术研究;2010年04期
6 林惠恩;;浅谈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7 辛跃清;贺琳;;走近“拉话”[J];名作欣赏;2010年34期
8 王文仁;柴森林;;河西民间舞蹈“倒羊角”再正名[J];作家;2008年18期
9 汪超;;双人旱船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新闻爱好者;2009年10期
10 项阳;;保护:在认知和深层次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前提下[J];音乐研究;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瑜;褚艳;边丽娜;;非物质文化遗产——谈谈我们河北民歌[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2 杨晓玫;张倩;李志民;;守护城市的古老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的保护研究初探[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白帆;;保亭县黎族民间舞蹈[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吕寅;;关于满族民间舞蹈旅游价值与开发的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马文静;张麟;;美在真实 贵在独特: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舞台魅力[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6 徐鹤苹;;福州民间舞蹈[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7 谢迪;;毕节地区民间舞蹈的现状与发展[A];2005年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8 罗斌;;野草与鲜花的芳香——关于回族舞蹈保存与发展的思索[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熊芳;;浅谈师范民间舞教学及示范[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10 蔡湘江;;试论闽南民间舞蹈的多源性特征[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傅裕;朝鲜族农乐舞入选联合国《非遗代表作名录》[N];延边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赵娟;青春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旧曲新唱”[N];广西日报;2009年
3 韩爱青 张博 齐琦;津门法鼓面临后继无人之虞[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闫恩泽;热巴舞动新生活[N];西藏日报;2009年
5 董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岂能过度商业开发[N];今日信息报;2009年
6 周静;贵州侗族大歌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N];贵州日报;2009年
7 记者 焦雯;“非遗”传统音乐保护培训班在沪举办[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记者 谌强;非遗传统音乐保护培训班在沪举办[N];光明日报;2008年
9 记者 申东;我区非遗项目首次搬上舞台[N];宁夏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杨可;首批市级“非遗”传承人出炉[N];汕头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耿甫;“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的建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2 陶雨芳;六盘山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3 张占敏;都市村落中的传统舞蹈的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安学斌;巍山彝族打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曹贞华;西周至唐宫廷雅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田素庆;“原生态”的幻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高仙玉;中国朝鲜族舞蹈与韩国民族舞蹈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梅英;传播学视域下佤族木鼓文化源承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王彬;苏联芭蕾编导与教学历史经验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10 张蔚;闹节—山东秧歌的仪式性与反仪式[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旭;从《丽水金沙》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献锦;土家族“花鼓子”生存现状与生态保护[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3 周向东;“晋州官伞”乐舞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邓茹;汉中勉县社火[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的湘西苗族鼓舞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方明;传播学视野下“花儿”的传承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宁伟男;河北民间舞蹈“昌黎地秧歌”的特征与传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司亚丹;大弦戏音乐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林修婷;福州十番音乐的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徐晓琴;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流变及发展前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00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200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