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白马藏族“熊猫舞”的表现形式及文化渊源

发布时间:2017-12-07 01:03

  本文关键词:白马藏族“熊猫舞”的表现形式及文化渊源


  更多相关文章: 白马藏族 熊猫舞 分布 表现形式 文化渊源


【摘要】:"熊猫舞"是九寨沟县白马藏族傩舞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一种头戴动物面具而舞的民族民间艺术。其主要特征在于独特的动物傩面具和模仿动物跳舞,它体现出文化历史的深远性和文化内涵的丰富性。"熊猫舞"是白马藏人原始狩猎、图腾崇拜、部落战争和原始宗教祭祀的产物,也是人类思维发展和宗教情感的产物。
【作者单位】: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XYY020)“白马语的挖掘与传承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XZW023)“白马藏族文学的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5;J722.22
【正文快照】: 白马藏族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沿,四川盆地北端,川甘交界的丛山密林深处,分布面积约70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2009年)约2万人。白马藏人曾被称为“番”、“西番”或“白马番”。1951年被划入藏族,后来就称之为“白马藏族”。由于地理环境偏僻、交通落后,白马藏族很好地保留了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峰;;白马人“池哥昼”的原始崇拜和历史渊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蒲向明;;论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的文化层累现象[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廷信;值得关注的一组俳优戏俑——兼论战国优人的表演[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蒲向明;;陇南白马人傩舞戏现状考察——兼及“池哥昼”源流考证[J];甘肃高师学报;2012年03期

3 蒲向明;;论白马藏族神话的主要类型和述说特征——以陇南为中心[J];贵州文史丛刊;2013年03期

4 韦海燕;;近十年傩舞研究综述[J];河池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马惠玲;;从立春到撒豆节看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传承与变异[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高明强;中国巫文化的起源、演变及其特点[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1期

7 丁武军,王健;中日傩文化的源起与流变[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8 吴真;;民间信仰研究三十年[J];民俗研究;2008年04期

9 蒲向明;;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表演内容论——白马藏族文学整理与研究之四[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10 罗宗宇;翟翊翔;;傩文化与沈从文的创作[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广田律子;;鬼神假面的造型——从日本与中国的事例看咒眼的表现[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秦学人;;“‘郭秃'辨”再辨[A];《中国木偶皮影》总第14期[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榕;中国猿猴意象与猴文化源流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把红梅;楚雄彝族十二兽舞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方莹;遂昌木偶戏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韩亮;论孙悟空的猴的性格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霞;傩面具的美学审视[D];吉首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国基;白马人傩祭舞蹈三目神面具之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2 赵逵夫;形天神话源于仇池山考释——兼论“奇股国”、氐族地望及“武都”地名的由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杨铭;汉魏时期氐族的分布、迁徒及其社会状况[J];民族研究;1991年02期

4 李鉴踪;白马藏人的跳曹盖习俗研究[J];天府新论;1994年02期

5 黄永林;三星堆青铜直目人面像的历史文化意义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赵逵夫;;三目神与氐族渊源[J];文史知识;1997年06期

7 蒲向明;;近三十年来白马人研究状况述论[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王越平;;敬神与狂欢——白马藏族三个村落“跳曹盖”仪式的比较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仲飞;;甘肃白马藏人歌唱方法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2期

2 张益琴;;文县白马藏族音乐文化传承现状的考察与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01期

3 赵峻;;浅谈白马藏族歌舞艺术的独特性[J];大众文艺;2010年12期

4 扎西江措;;宗教文化的融合对白马藏族舞蹈创作的影响[J];大家;2010年18期

5 蒲向明;;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源流及其层累现象[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2期

6 杨静;;“花儿”特色音调探源[J];艺术教育;2008年02期

7 赵莎莎;;浅析中国民歌[J];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8 张益琴;寇宁;秦亚洁;;无文字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人文内涵——以甘肃文县白马藏族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03期

9 赵海英;;田野考察中的左权民歌[J];广播歌选;2010年05期

10 ;《“小演奏家”假日系列音乐会》推出“中国新筝作品专场”[J];小演奏家;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东辽;;浅谈校园集体舞[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2 曾国平;;初论舞蹈编排与音乐创作[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3 苏年布德;潘萍;乌达巴拉;;“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于研究”阶段性总结 2009年3月——5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4 王培;;单簧管颤音的运用与教学初探[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姚丽萍;;舞由童心生 乐自童趣来——由少年舞蹈《萌动》的创作浅析少儿舞蹈的特点[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6 王辉;;新疆维吾尔民间舞蹈的“动态元素”在儿童舞蹈创作中的应用[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7 罗斌;;关于傩舞研究的断想[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建洲;;论戏曲音乐的改革与创新——兼谈戏曲音乐的创作方法[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9 刘欣欣;;从中国首部古典音乐电视片《梦幻曲》谈音乐欣赏教育课[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伟 记者  杨俊;吉祥“亻刍”舞[N];阿坝日报;2007年

2 江传照;鲜为人知的白马藏族原生态民歌[N];音乐周报;2006年

3 乐闻;留住民族乐器的根[N];中国财经报;2006年

4 王 莹;“严肃”民乐也该对大众微笑[N];西部时报;2005年

5 王莹;“严肃”的民乐也该对大众微笑[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陆在易;别让艺术成为孩子的负担[N];人民日报;2008年

7 特约通讯员 韩应;犍为麒麟灯:期待重放异彩[N];乐山日报;2007年

8 本版编辑邋金兆钧 冯双白 宋宝珍;舞台艺术 追求内涵 讲究形式[N];人民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梁婷;新山歌唱出“新客”情[N];深圳特区报;2006年

10 记者 种筱娜;沙田民歌等有望继续流传[N];珠海特区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曼孜;白马藏族民歌演唱与现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2 伊楠;约·塞·巴赫部分器乐作品中外来音乐因素的影响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璇;论歌剧中重唱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马雪竹;浅论在钢琴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博理;论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康玲;《剪靛花》歌系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7 方芸;《孟姜女》歌系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8 刘文平;从两部《小提琴协奏曲》的比较研究看十二音序列写作手法的多样性[D];天津音乐学院;1998年

9 王钰;构图技术在舞蹈创作中的核心应用价值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汪琴;论20世纪钢琴作品中的敲击性因素及其演奏[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1260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1260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4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