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历史记忆、文化传承与族群认同——云南佤族木鼓舞文化内涵与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9-06-15 19:42
【摘要】:木鼓是佤族文化的标志,是佤族文化的核心特质之一,反映了佤族对神灵、对生命、对世界的基本观念。木鼓舞不仅具有祭祀众神、节庆、民俗仪式、民族文化象征、民族艺术等表现功能,更具有凝聚佤族的历史记忆,不断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和习俗,以及强化族群认同的社会功能。然而,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佤族木鼓舞也正面临着退化与失传的危机,亟需进一步加强佤族木鼓舞的保护与传承。
[Abstract]:Wooden drum is the symbol of WA culture and one of the core characteristics of WA culture, which reflects the basic concept of WA people to gods, life and the world. Muji not only has the functions of offering sacrifices to the gods, festivals, folk rituals, national cultural symbols, national art and so on, but also ha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condensing the historical memory of the WA nationality,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culture and customs, and strengthening the identity of the ethnic group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WA wood encouragement is also facing the crisis of degradation and loss, so it is urgent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WA wood encouragement.
【作者单位】: 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人文学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越边境越南难民的社会认同研究”(12CSH056)
【分类号】:J722.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振宇;陈金全;;西盟佤族传统纠纷解决及其法社会学解读[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2 周家瑜;;佤族“魔巴”的文化功能述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4期

3 周瑜瑾;;佤族木鼓文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1期

4 张琳;;浅析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佤山欢歌》[J];才智;2011年33期

5 左永平;;论少数民族文化的吸引力——以佤族文化为例[J];沧桑;2008年03期

6 范艳华;;试论佤族原始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J];沧桑;2011年02期

7 陈美含;;当代佤族《木鼓舞》文化变迁与保护性发展模式探析注——以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木鼓节”为研究对象[J];大众文艺;2012年01期

8 陈静;唐曹;;葫芦与人类起源神话——云南少数民族葫芦崇拜的文化解读[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9 刘希;;法律:概念的多元还是事实的多元[J];光华法学;2009年01期

10 周贵发;余文武;;少数民族婚俗的误解误读之修正[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飞;何可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与佤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文化因素研究[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崇根;;佤族与台湾泰雅族文化比较研究——以猎头、陆稻种植和连名制为例[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付爱民;范琛;;沧源岩画出人葫芦图形与佤族《司岗里》神话的比较[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徐华龙;向焕星;倪敏;;司岗里神话母体的内涵及其价值[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泽洪;;牛、猎头与木鼓——关于佤族的牛崇拜、头颅崇拜和生殖崇拜[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国林;许玉萍;余杨;;论佤族木鼓崇拜的文化内涵[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文清风;;浅论佤族木鼓的社会功能和艺术价值[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马丽萍;桂皎;;论佤族的木鼓文化[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亚宏;;佤族虎豹祭的文化释读[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莉;;佤族织锦探析[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江南;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丽华;沧源佤族乡村政治体系的变迁与发展[D];云南大学;2011年

3 仝艳锋;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郭锐(岩嘎);佤族木鼓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郭凤鸣;云南贡山丙中洛乡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育人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张兴无;西南少数民族财富观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刘振宇;初民社会法的图景[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梅英;传播学视域下佤族木鼓文化源承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从刚;柱式艺术中生命意识的表达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陶红梅;西盟佤族农户经济行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黄玲;少数民族艺术区域性特色对艺术职业教育的优化功能[D];云南大学;2010年

4 Z{柯;《司岗里》文化符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翁静平;刘nr《交响狂想诗—为阿佤山的记忆》创作研究[D];星海音乐学院;2011年

6 符广兴;佤族布饶人的害羞与两性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代江帆;论我国习惯法在法治建设中的价值[D];湘潭大学;2010年

8 余扬;云南佤族银饰艺术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09年

9 邵萍;少数民族习惯法与行政法治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10 王艳;安顺紫云地区布依族习惯法与国家刑事法关系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柳;田萍;;“东方迪斯科”——反排木鼓舞[J];当代贵州;2010年21期

2 金红;;佤族木鼓的现代变异[J];民族音乐;2010年01期

3 ;“走进佤山”征歌评奖结果[J];云岭歌声;2004年06期

4 阿土;;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鼓舞(反排木鼓舞)[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5期

5 万丁,杨虹;反排木鼓舞[J];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05期

6 阿土;;苗族木鼓舞[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7 钱朝发;;赤道几内亚的木鼓和木鼓舞[J];世界知识;1981年04期

8 蒋代力;谢莉;;试论苗族木鼓舞的艺术特征与社会功能[J];歌海;2007年02期

9 阿土;;苗族反排木鼓舞[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10 臧璐;;乐舞相融——从反排木鼓舞蹈中分析乐器与舞蹈的关系[J];大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艺;;郎德上寨苗族歌舞的特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刘金吾;;缘何以“原”——“原生态歌舞”的不可承受之重[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丹邋成嘉廷;反排木鼓舞成苗乡耀眼品牌[N];贵州日报;2007年

2 燕宝;为“反排木鼓舞”正名[N];贵州民族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紫茵;阿佤人民唱新歌[N];音乐周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杨竞;长海号子 一个鲜活的历史记忆[N];辽宁日报;2007年

5 苏丹;看了忘不了[N];贵州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郭卉;鼓之舞之动山河[N];中国民族报;2001年

7 朱文;古韵悠悠话“鼓舞”[N];吉林日报;2005年

8 刘晓真;在个人创新和历史继承之间[N];中国艺术报;2007年

9 马盛德 李端;“笙”、“鼓”相伴的舞蹈[N];中国民族报;2004年

10 沈赤兵 刘熠煊;《多彩贵州风》精彩亮相[N];贵州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菲;空间观念与族群认同[D];四川大学;2002年

2 陈正府;反排“说”舞[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着尕措毛;论玉树藏族卓舞及其文化价值[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李璐;从歌咏场所的现代变迁探寻壮族传统歌咏文化的延续动力[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筱筱;佤族舞蹈进入高校专业舞蹈教育的可行性与推进模式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6 郭建兵;云南少数民族代表性舞蹈课程建设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7 苏丹;立—教—演:重庆酉阳县土家族摆手舞的田野观察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荀利波;古敢水族《吞口》舞创作的文化背景与价值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逯慧;徽州歌谣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10 王国帅;黔东南苗族舞蹈文化解读及其保护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00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500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0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