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汉画像袖舞的形象分类及呈现

发布时间:2020-05-14 17:30
【摘要】:汉代时期国家的繁荣昌盛为汉代艺术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歌舞百戏的成就十分瞩目,“袖舞”作为汉代舞蹈的代表,备受王公贵族的推崇和喜爱,且形成人人可舞、人人皆舞的社会风尚,因此,乐舞活动占据着汉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汉代时期厚葬之风的盛行,以及汉代人在学术思潮的影响之下,产生出了大量的汉画像文物,其中图像所涉及到的内容题材十分广泛,蕴含着汉代社会的内在精神,刻画描绘出了汉代生活的各类场景,形成其汉代特有的造型艺术。至今,在题材丰富的汉代画像遗存资料中显示,有关袖舞的汉画图像占据着一席之地,其代表的娱神祭祀和娱人娱乐的功能都有一定的发展和嬗变。本文以汉画图像中的袖舞形象为研究对象,依据史料记载对汉画像袖舞图像中的主要形象作尝试性分析,将汉画图像中的袖舞图像进行分类概括,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长袖形象及博袖形象作为分论点,试图从舞人身份、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阐述,对汉画像中所呈现的袖舞形象进行分析,尽可能完整的呈现出汉画图像中汉代袖舞的长袖及博袖形象,以期能够为古代舞蹈语汇的发展提供一定程度的语料支撑。
【图文】:

汉代乐舞,画像石,河南南阳,墓志


【图1】逡逑在汉代乐舞图一一河南南阳李相公庄汉墓出土的许阿瞿墓志画像石逡逑(见图1)中看得出此图像分为上下两层,据悉,此画像石左边有墓志铭逡逑文写到墓主许阿瞿是一名年仅五岁夭折的孩子,此画像是记录他在观看乐逡逑舞表演时的场景。在上层左边是家庭主人及家人位于坐垫之上,观赏着舞逡逑人为他们所唱所舞的表演,其中下层中部有身着长袖专业舞者为其表演的逡逑舞姿。由此可见,这是一个贵族家庭所蓄养的专业舞人为主人表演的情景,逡逑展现了汉代贵族人家的娱乐生活。再如安徽淮北出土的汉代乐舞画像石拓逡逑片(见图2),通过此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观赏者身着宽袍大袖,头戴逡逑冠帽,并不是寻常普通百姓家的装扮,于屋檐之下相对而坐,正欣赏着专逡逑业舞人为他们表演的长袖之舞,舞者挥舞着长袖,袖尾一飘一绕,腿部弯逡逑曲

深衣,服饰,样式,衣服


动变化作舞,所以在长袖舞的服饰要求上,应舞蹈本身的需求及呈现效果逡逑而言,服装本身的质地应是柔软又不可过于轻飘、厚重,而在汉皇帝时期逡逑废除苛政使得经济发展,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提升,亦可从图5所示服饰逡逑的颜色和花纹中看出当时汉代社会纺织业的发达,具有较高的染织技术水逡逑平,因此不难满足舞蹈服饰的特殊要求。纺织业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逡逑对于汉代的袖舞服饰具有丰富多样的种类和样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逡逑在对众多资料的分析整理之后,笔者将长袖舞服饰样式按如下分类:逡逑一、逦上下一体的长袖舞服逡逑从大量的汉画像资料之中不难看出舞人的衣服大多是上下一体的裙逡逑装,即“曲裾深衣”。据悉,这种服饰在战国时期就已是常服,到了秦汉逡逑时期更为普遍,,成为最平常的一种服装样式,且全衣上下还可有花纹装饰逡逑(见图5)。逦“深衣”大体指的是全身上下不分离,将上衣下裳缝合为一逡逑体,不留开衩的衣服款式。《礼记?深衣卷》中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逡逑者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7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冰冰;;徐州汉画像艺术文脉的服饰文化承传研究[J];淮海文汇;2017年03期

2 朱芳;;汉画像石之叙事美[J];戏剧之家;2019年11期

3 胡亚兵;;构建河南汉画像石图像资源数据库研究[J];河南科技;2019年02期

4 张红江;曹家昌;;汉画像石中骆驼形象图式浅析[J];美术大观;2019年04期

5 贺优;;安徽汉画像石造型艺术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年04期

6 ;江苏省徐州高级中学汉画像石人文教育馆[J];江苏教育;2019年35期

7 曾繁仁;;汉画像:中国传统“生命”艺术的诞生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8 庞一村;;以徐州汉画像石为介解读汉代院落建筑形式[J];建筑与文化;2018年07期

9 孙鹏;门丽;;徐州汉画像石中建鼓舞与长袖舞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12期

10 孟影;姚岚;;徐州汉画像石中“翘袖折腰”舞姿的美学价值探析[J];北方音乐;201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月;;汉画像石中女性图像研究[A];十院校美术考古研究文集[C];2013年

2 李国新;;满石风动话线语——沂南北寨汉画像石艺术特色阐释[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孙怡村;;浅析汉画像石的艺术价值[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建;;汉画像石中动物形像的文化涵义[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瑞峰;;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的阴阳观[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世勇;颜道彩;陈庆峰;;滕州汉画像石分布解析[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冰;;从汉画像石看生存到娱乐的转变[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解华英;傅吉峰;;浅谈嘉祥县出土孔子、老子、晏子同在的汉画像石[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爱国;;山东汉画像石上孔门弟子图的启示[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婉尧;;浅论楚辞文化对汉画像石艺术的影响[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郝莎莎;严肃而不失趣味[N];中华读书报;2017年

2 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院长 朱存明;汉画像石的地域分布及特征[N];美术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蔡树农;汉画像石——敦煌前的敦煌[N];美术报;2017年

4 王云峰;从汉画像看中国传统绘画的来龙去脉[N];辽宁日报;2017年

5 马岚;汉画像石艺术的现实性与浪漫性[N];中国文物报;2016年

6 朱绍鸿;汉画像石的陈列手法[N];中国文物报;2014年

7 刘敏;别样历史的挖掘与书写[N];光明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唐红丽;大汉雄风今犹在 汉画像石书汉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唐红丽;汉代厚葬之风孕育了汉画像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蒋英炬 杨爱国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汉画像石研究应立足原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徐志君;汉画像石中的游猎图像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8年

2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汪小洋;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4 毛娜;汉画西王母图像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5 唐建;汉画文化意蕴及艺术表现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朱浒;汉画像胡人图像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7 顾颖;汉画像祥瑞图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李亚利;汉代画像中的建筑图像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雅琦;汉代画像石在服装设计中的研究与创新[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2 封琳;陕西绥德汉画像石馆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3 李进;陕北、晋西地区汉画像石中的民间信仰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4 陈哲;汉画像石在中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拓展与应用[D];淮北师范大学;2019年

5 尹耀东;中国民间艺术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6 石园园;淮北汉画像石中的建筑图像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年

7 林晨;趋同与存异:汉画像石所见徐州和南阳的观念与风俗[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8 陈秀艳;汉画像石的装饰形式美感对壁画创作的启发和应用[D];山东建筑大学;2019年

9 刘鑫;汉画像袖舞的形象分类及呈现[D];山东大学;2019年

10 董鹏娟;汉画像石与楚辞的对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63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663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e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