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字当头,乐在其中—从非遗舞蹈《闹海》看民间舞蹈的特质及传承
发布时间:2020-05-17 02:28
【摘要】:今山东地区即古代齐、鲁之地,齐鲁古风仍依稀可见,民间舞蹈的组织生活与表演形式中,更不乏古风之遗存。所谓民间舞蹈,是民众创作与传承的舞蹈形式。民间舞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传承部分,不是依靠语言文字,而是以人体动态保存文化与表现文化为主要特征,而且在一定环境中,在群众直接进行直接性传承的,它和群众的民俗活动关系密切,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展示出群众的民俗心理、民俗文化等诸多方面。旧时多以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为谋生要素,劳动人民思想于鬼神、迷信等色彩。在出海之际,必将进行一系列的祭海仪式,来对劳动人民心理美好的憧憬寄托起一份慰藉。所以靠海的劳动人民在祭海仪式活动中,不仅准备大量地美味佳肴,更是自发性地编创出仪式感较强的娱乐节目。当地群众在每年开春出海之前,都要在“海神庙”和“龙王庙”前举行盛大的闹海活动,以求大海风平浪静,平安归来。后来人们便开始模仿扎制海水动物的形象,名为海仙,以人为主体置各类海仙扮相,在出海前向人们表演,求得海仙保佑,表达对海仙的敬重以及出海人美好虔诚的祝福。“闹海”这种行为意识已在跑海人心中形成了一种图腾崇拜的信奉,作为文化符号流传千年而不衰。本文以前人所提供的资料为依据,主要是采用调查研究法和田野考察法的形式,对演员角色、队形方阵、乐曲演奏来进行梳理整合,经过亲身去感受、体验、学习来进行深层次的认识。论文分为四个章节,分别从它原本地方上的历史背景、生活习性出发,一直延伸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闹海》(以下简称“非遗舞蹈《闹海》”)本身的演出风格,最后阐述其传承发展等一系列相应的保护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722.21
本文编号:2667773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722.21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申文;“非遗”保护视野下的车灯传承现状及保护对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年
2 王莉;非正规教育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张英;山西传统民间祭祀舞蹈—任庄扇鼓[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晓;“后申遗”时期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5 韩丰旭;民俗背后的话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本文编号:2667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66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