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学院派”藏族民间舞蹈的符号表征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06-04 09:13
【摘要】:艺术,就其本质而言,可以称为是一种知识生产实践,其间充满着繁复而微妙的关系。在艺术的生产过程中,符号表征是其惯用的一种策略。在“学院派”藏族民间舞蹈复杂的符号世界里,我们可以窥见艺术再生产过程中的种种细节,同时也可以洞悉蕴含其中的国家话语、认同机理与运作逻辑。本文通过对“学院派”藏族民间舞蹈的形成与发展历程的个案研究,将其纳入文化/符号的视野内进行阐释,发掘其文化再生产过程中的符号使用与实践逻辑,揭示“学院派”藏族民间舞符号表征实践的建构过程,探析舞蹈生产与社会发展脉络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掘“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学院派”藏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再造的传统”,早已衍生成为区别于传统藏族民间舞蹈的一种艺术形式。尽管与藏族民间舞蹈依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光影技术、现代美学、立体剧场等现代表征技术,使得“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获得了从属于某种学院型的“现代表征”。本文尝试性地将“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放诸“表征”的理论脉络中加以观察,以此来论证“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符号化表征实践的研究路径。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下观点:“学院派”藏族民间舞蹈的形成是一种现代性背景下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文化再生产实践。“学院派”藏族民间舞蹈的田野研究主要以“寻根与移植”“阐释与展演”为题,呈现“学院派”藏族民间舞蹈的实践过程与细节。即:从传统田野的核心元素选择性萃取;课堂组合对文化符码系统的解码与重组;舞台作品创作“主旋律”谱写以及“民族风格”的把握;国家视野下的艺术实践及现代性博弈等。“学院派”藏族民间舞蹈实践者通过对原生符号系统的解码、重构,进行“范式话语”的表征建构,并将这些实化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舞台创作与表演的实践当中,生产出“学院派”藏族民间舞蹈。国家话语的深刻烙印、文化精英的身份认同以及艺术话语表达、现代性的深刻影响,共同构筑出“学院派”藏族民间舞蹈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学院派”藏族民间舞蹈的实践主体通过文化再生产与意义赋予的途径形成了典型性、训练性和规范性的“学院派”藏族民间舞蹈。它既无法脱离原有传统的文化痕迹,亦无法摆脱现有场域中弥散着的无所不在的复杂因素。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梳理了与本文相关的理论以及研究现状,并说明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追溯了“学院派”藏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按照时间节点分为“革命的序曲”“春天的舞步”和“新时代变奏”三个部分,梳理了“学院派”藏族民间舞蹈形成和发展的大致脉络。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以“还原和再造”以及“阐释和展演”为题,呈现了“学院派”藏族民间舞蹈符号表征实践的过程和细节。在论文的第五章结语部分,对论文的基本观点进行了归纳:一、“学院派”藏族民间舞蹈是国家话语体系下的一种“想象性审美”;二、“学院派”藏族民间舞蹈在与现代性博弈的过程中,经历了与“民间”的对话和现实的重构;三、藏族民间舞蹈通过文化符号的再生产与意义赋予形成了典型性、训练性和规范性的“学院派”藏族民间舞蹈。
【图文】:

藏族,舞蹈演员,文工团,达赖


图2-1邋1957年第一届藏族舞训班部分学员合影?逡逑出生的慈仁桑姆?,原来是达赖文工团的一名年轻的舞蹈演员。1957到藏区将她招到了北京进行专业的舞蹈学习。当时的她只有14,访谈时间:2017年12月,访谈地点:中央民族大学老年活动中心。逡逑族大学舞蹈学院图片资料库。逡逑藏族舞训班的一名普通的藏族学员到留校成为教员讲授藏族舞蹈,后成为著名的藏族舞班、女班教材。逡逑

藏族,学员,老师,中央民族大学


:邋,,逡逑灥逡逑图2-1邋1957年第一届藏族舞训班部分学员合影?逡逑1943年出生的慈仁桑姆?,原来是达赖文工团的一名年轻的舞蹈演员。1957年,中央逡逑民族学院的教师到藏区将她招到了北京进行专业的舞蹈学习。当时的她只有14岁。前中央逡逑*被访谈人:徐美茹,访谈时间:2017年12月,访谈地点:中央民族大学老年活动中心。逡逑?图片来源: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图片资料库。逡逑?慈仁桑姆,1957年藏族舞训班的一名普通的藏族学员到留校成为教员讲授藏族舞蹈,后成为著名的藏族舞蹈教育家。出逡逑版了多部藏族舞蹈男班、女班教材。逡逑29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72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兰;;本土文化在舞蹈创编中的体现及意义[J];大舞台;2014年11期

2 麻国庆;朱伟;;社会主义新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J];开放时代;2014年06期

3 王建民;;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器”与“道”[J];思想战线;2014年05期

4 江东;;试析藏族传统舞蹈“分类”[J];西藏艺术研究;2014年02期

5 朴永光;;艺术表征文化的包容性——从唐代乐舞的兴盛谈起[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车宝鼐;;试论藏族歌舞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与特点风格[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7 熊黎明;;民族舞蹈艺术舞台展演文本的符号叙事——以《云南映象》为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樊琪;;浅谈藏族民间歌舞音乐的种类及其特征[J];大众文艺;2012年01期

9 麻国庆;;生活的艺术化:自者的日常生活与他者的艺术表述[J];思想战线;2012年01期

10 路宪民;;民族文化创新论[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车延芬;从舞谱到舞蹈[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许锐;传承与变异 互动与创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4 冯双白;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羌姆舞蹈和民间祭礼舞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温红叶;传统何以形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马啸;“单元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6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696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8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