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6 14:59
   21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不断进步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舞蹈在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发展较早,培养了我国第一批从事于体育舞蹈竞赛、教学,训练的专业舞蹈人才,使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高等教育培育的体育舞蹈人才,年轻,充满活力,技术水平较高,对我国体育舞蹈文化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高等体育院校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为推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完善学科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4所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学生、专家学者和教师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相关的资料和数据。高等体育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体育舞蹈人才为主;课程设置方面注重体育舞蹈专项技术的学习;在教学方法中,以传统“口传身教”的教法为主,实习课程以体育舞蹈竞赛和教学实习为主;在教学评价方面,学校主要针对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分。经过调查研究,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业的教学模式没有形成一个完善体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几个环节没有体现高等体育院校的办学特色,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对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目标、方法、内容三个主要方面进行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构建应从实际出发,结合高等体育院校的优势与特色,确定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和每个学期的学段目标安排。2、课程设置应从体育舞蹈项目特点出发,分为体育类课程、体育与舞蹈艺术类课程和体育舞蹈专项课程,从高校教学模式出发,发挥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科优势,增设体育舞蹈相关产业和能力培养课程,提高人才培养的就业竞争力。3、教学方法模式的构建应遵循体育舞蹈项目的特点和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进行构建,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师资情况,按照运动技能形成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与训练。课程评价是教师课堂教学“教”与学生“学”与“练”的过程和成果进行量化与非量化的评价过程。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课程评价,监督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
【学位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722.8-4
【部分图文】:

体育舞蹈,程度,高等体育院校,必修课程


第 4 章 结果与分析高等院校体育舞蹈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构成本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核心环节,由表 4.2 可以看出,4 所体育院校开展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包括了艺术概论、解剖学(包括舞蹈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音乐基础理论、舞蹈编导等几个方面。从艺术概论到舞蹈运动的身体原理,从音乐基础理论到舞蹈编排与表演方法,高等体育院校在专项基础理论课程设置方面体现了其全面性,充分考虑到体育与艺术,体育与舞蹈相结合的复合型学科特点;同时,由此图可以看出,舞蹈教育学与舞蹈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舞蹈竞赛组织管理这些同样与体育舞蹈息息相关的理论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设入高等体育院校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的大纲中,也暴露出高等体育院校对舞蹈教学、科研方法与竞赛组织管理等方面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课,教材


第 4 章 结果与分析由表 4.5 可以看出,4 所高等体育院校在专业技术必修课程的设置上,统一开展的课程有:芭蕾舞基础训练,标准舞与拉丁舞专项课程,现代舞。除了西安体育学院以外,其他 3 所院校均开展了表演基础理论与舞蹈编排的课程。北京体育大学将运动解剖学与运动生理学纳入了专业技术必修课的范畴;武汉体育学院将中国古典舞与健美操、啦啦操一起设置为体育舞蹈专业必修课程,西安体育学院则是将中国古典舞与民族民间舞纳入必修课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等体育院校多元化的发展策略。4.1.2.1 体育舞蹈专项技术课程教材使用情况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舞蹈,实践课程,调查表


图 4.8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课教学内容图根据调查,4 所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课教学主要由以上几个方面组成,教学内容的组织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进行合理地安排。其课程内容的实施从专项身体姿态练习、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元素练习、基本动作练习、基本组合练习、竞技套路练习和规定组合练习这样由浅至深的模式进行展开教学,课程内容比例较为符合学生的需求,主次分明,保证了体育舞蹈专项课程在高等体育院校的稳定实施和可持续发展。蹈姿握持、练习项力耐力、、速敏练舞种相关元素动作练习(重心移动、脚踝,躯干、髋关节等)10 支舞基本动作、舞步练习1. 10 支舞单人教学基本组合2. 10 支舞双人教学基本组合1. 铜牌规定组合2. 银牌规定组合3. 金牌规定组合4. 金星一规定组合5. 金星二规定组合等10 支舞竞技表演套路组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霞;赵康杰;;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4年04期

2 潘渝蓉;程瑾;杜艳伟;;关于体育舞蹈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13年04期

3 冯爱云;李建臣;;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舞蹈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J];运动;2013年15期

4 宋娟;;体育舞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大舞台;2013年07期

5 阎国华;邹放鸣;;大学与社会的共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适度关系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6 伏宇军;;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07期

7 曾小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资讯;2011年15期

8 马亦兵;严津;;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9年33期

9 陈宁生;马兆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10 姚蕾;体育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亚骐;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体育舞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7年

2 姚远;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专项课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年

3 杨辉;“纲要信号”教学法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4 宋颂;河南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课程结构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5 陈琼;兰州市少儿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张婧;体育舞蹈专业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学生身体素质及身体意象的比较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7 楚君;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8 赵梓伊;体育院校体育舞蹈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9 张灵燕;陕西省高校摩登舞较拉丁舞发展滞后因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10 马惠;主体参与性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中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19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819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f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