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顶碗盘子舞”和“萨玛瓦尔舞”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7 13:36
“顶碗盘子舞”和“萨玛瓦尔舞”(即:茶壶、茶炊舞),它们均为新疆库车代表性道具舞蹈,其主要流传于阿克苏、乌鲁木齐,尤以库车为甚。这二者舞蹈通过道具与杂技的高度融合,充分反映着库车维吾尔人的饮食文化及艺术审美,更映射出浓浓的西域历史遗风。库车在古代又称龟兹。笔者在克孜尔石窟考察期间发现,第77窟右侧甬道上方绘有顶碗、托盘的舞人形象。第175窟前室右侧菱格画中有手持碗的人物造像,左侧因缘故事中也有手部、头部顶碗的人物造像。其次,在138窟和188窟中均有类似的图像。看到此情此景,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假设,这种头部、手部持有道具的人物画面,是否就是龟兹当时流行的杂技或歌舞表演?那么库车现存的“顶碗盘子舞”和“萨玛瓦尔舞”与它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道具在舞蹈中不仅仅作为符号功能,也是舞蹈表达语汇的方式之一。笔者在库车走访及考察期间,发现当地人对于“顶碗盘子舞”和“萨玛瓦尔舞”的认知相对陌生。并且,在全疆及内地的各大活动和文艺晚会中,看到这两种舞蹈的机会也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舞蹈难度性较大,在库车及全疆出现了濒危传承和发展断代的局面。为了全面分析这两种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笔者借助文化人类学、历史学、舞蹈学等多维角度,结合“顶碗盘子舞”传承人努尔萨罕·巴哈吾顿和“萨玛瓦尔舞”传承人艾合买提·莫来克的个案调查,整理相关的文献和影像资料,从横向上分析它们的艺术特征,从纵向上梳理库车舞蹈文化及它们各自的功能与价值。通过文字撰写的形式供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论文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来源、依据,以及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以库车县地缘生态及舞蹈文化概况为写作主干,分析龟兹乐舞的历史遗风与库车代表性道具舞蹈的发展轨迹。第三部分:以努尔萨罕·巴哈吾顿和艾合买提·莫来克两位传承人的舞蹈个案调查为依据,分析“顶碗盘子舞”和“萨玛瓦尔舞”的艺术特征。第四部分:以民间“活体”的现存依据和壁画“静态”的历史遗迹为参照对比,总结库车代表性道具舞蹈的功能与价值。
【学位单位】:新疆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J722.2
本文编号:2820777
【学位单位】:新疆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J722.2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龚喜杰;“让萨玛瓦尔舞大放异彩”[N];阿克苏日报(汉);2019年
2 本报记者 李民;地区17项遗产榜上有名[N];阿克苏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祥;库车“顶碗盘子舞”和“萨玛瓦尔舞”调查研究[D];新疆艺术学院;2019年
本文编号:2820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820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