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抽象概念转化到具象呈现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0-10-22 18:52
作品《融》是本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概念的理解而创作。“阴阳”这对哲学概念存在与万物之中,并且具有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的关系。作品将“阴阳”这对抽象的哲学概念,运用动态、调度、空间、道具等方式,转化为具象的舞蹈作品呈现,成为我所理解的、具象化的“阴阳”概念。本文在立足于对个人“阴阳”概念理解的基础之上,从动态建构、道具运用、调度变化等方面分析本人将“阴阳”概念具象化的过程,从而得出由抽象概念到具体作品呈现的实践结论。
【学位单位】:北京舞蹈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J722.2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作品《融》的内容形成
(一) “阴阳”的抽象概念与作品《融》的结构关系
1、生于“道”的“阴阳”
2、“相斥相生”的“阴阳”
3、“合德有体”的“阴阳”
(二) “阴阳”抽象概念与作品《融》的具体表现
二、作品《融》的主题动态语言
(一) “阴”的抽象概念与“舞”的具象构成
1、女子之“柔”
2、男子之“阴”
(二) “阳”的抽象概念与“舞”的具象构成
1、女子之“阳”
2、男子之“刚”
(三) “合”的抽象概念与“舞”的具象构成
三、作品《融》的道具运用
(一) 道具的选择
(二) 道具的运用
四、作品《融》的调度诠释
(一) 阴阳对比的抽象与“曲与直”的具象
(二) 循环往复的抽象与“静—动—静”的具象
(三) 阴阳融合的抽象与“圆”的具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1980
【学位单位】:北京舞蹈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J722.2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作品《融》的内容形成
(一) “阴阳”的抽象概念与作品《融》的结构关系
1、生于“道”的“阴阳”
2、“相斥相生”的“阴阳”
3、“合德有体”的“阴阳”
(二) “阴阳”抽象概念与作品《融》的具体表现
二、作品《融》的主题动态语言
(一) “阴”的抽象概念与“舞”的具象构成
1、女子之“柔”
2、男子之“阴”
(二) “阳”的抽象概念与“舞”的具象构成
1、女子之“阳”
2、男子之“刚”
(三) “合”的抽象概念与“舞”的具象构成
三、作品《融》的道具运用
(一) 道具的选择
(二) 道具的运用
四、作品《融》的调度诠释
(一) 阴阳对比的抽象与“曲与直”的具象
(二) 循环往复的抽象与“静—动—静”的具象
(三) 阴阳融合的抽象与“圆”的具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度;关于开设“中国民间舞动作分析课”的设想[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靳苗苗;浅析海洋秧歌与胶州秧歌女角动态差别[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高度;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职业化架构[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高度;当代民间舞教育批判[J];舞蹈;1996年04期
5 何琦;;中国的阴阳文化[J];文史博览(理论);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2851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85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