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民间舞蹈逛荡灯的地方性解读

发布时间:2020-12-21 09:53
  山东省新泰市谷里镇独有的民间舞蹈逛荡灯是当地社火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谷里镇南谷里村的民间舞蹈逛荡灯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主,辅以地方文献为佐证,分析逛荡灯表演的文化结构,所具有的功能以及面临的现状并对逛荡灯的发展趋势给予分析和展望。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资料来源,研究现状,运用的理论方法及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等。第一章为概论部分,介绍民间舞蹈逛荡灯具体构造、生成的自然条件与文化依托,历史起源的两种观点及其独特性。第二章依然是基础知识章节,对逛荡灯表演的具体表演形式、伴奏音乐的介绍,同时,就逛荡灯表演性质的流变做出了说明。第三章是对逛荡灯表演的文化结构分析,运用符号学理论、民间信仰及文化心理结构等理论知识,解析民间舞蹈逛荡灯所蕴含的文化符号内涵,民众信仰形成与发展的心理结构特征。第四章解析逛荡灯表演的功能性。从三个不同的立场,分析了逛荡灯表演的三项功能。第五章是事实性描述与矛盾冲突的阐释,介绍逛荡灯这一民间舞蹈作为本地社火的重要组成部分所遭遇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从传承民众、政府文化建设以及经济建设等多方面分析逛荡灯表演的运作机制,探寻逛荡灯面临生...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民间舞蹈逛荡灯的地方性解读


逛荡灯整体形象

民间舞蹈逛荡灯的地方性解读


旧时量粮的升(倒置)

手绘,披风


只在春节到元宵节期间一起进行娱乐表演。具有独特性的逛荡灯表演,不但受到民众的欢迎,更以其独特性吸引了不少学者、媒体等的关注,于 2006 年被审批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名录。谷里镇的逛荡灯表演在本村及周边村镇几乎家喻户晓,可具体是怎么制造的,怎么表演的就不能详尽说出了。唯有南谷里村的几位“扛灯人”②才能细说这个巨大造型的由来、构造、搭建方式以及表演技艺等。逛荡灯的起源和具体表演形式及流变在后面章节会具体介绍,就其构造和搭建方式做如下详细介绍:逛荡灯是民间稀有而独特的,又因其形被叫做“官大老爷”。它的制作材料十分简朴,却也是就地取材,是当地民众智慧的结晶。笔者将按照由外而内、由上而下的顺序,揭开逛荡灯的神秘外纱,让其彻底的展现在民众面前。逛荡灯是一个巨大的人偶形象,身高一般在三米六至四米。如图 1-1,他的穿着打扮酷似一副朝廷官员的形象。头上戴着乌纱帽,身穿白领黑大褂,肩上披着红披风,披风下面露出黄巾,白袖口。带着手套的手里捧着如同朝笏一样的东西,上面写着“国泰民安”。他的帽子很特别,主体是旧年间测量粮食用的升(图 1-2),高约 25 厘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警惕“神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兼谈民俗学者的角色定位[J]. 施爱东.  民间文化论坛. 2007(02)
[2]乡村社会中的“国家在场”[J]. 申恒胜.  理论与改革. 2007(02)
[3]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的若干学术视角[J]. 路遥,迪木拉提,姜生,叶涛,金泽,王丁,谭世宝,郑炜明,李远国,陈进国,章宏伟,张士闪,郑筱筠,王育济,刘平.  山东社会科学. 2006(05)
[4]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反思[J]. 刘魁立.  民间文化论坛. 2004(04)
[5]家乡——中国现代民俗学的一个起点和支点[J]. 安德明.  民族艺术. 2004(02)
[6]民俗学与符号学[J]. 高乐田,邓长青.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4)

硕士论文
[1]山西省清源镇彩门楼的地方性解读[D]. 徐娟红.辽宁大学 2012
[2]山西峨口镇“挠阁”的文化阐释[D]. 李小娟.辽宁大学 2010
[3]岫岩“烧香”仪式的文化研究[D]. 邵媛媛.辽宁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29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2929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f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