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广东化州“跳花棚”性质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1-03-02 20:50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化州"跳花棚",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舞蹈。然而,通过分析其原始科本,结合田野调查,发现跳花棚中含有大量的戏曲元素,如"田公""踏棚""罗嗹哩""科、唱、白"等,再结合科本中做社之描写及跳花棚所在村落做社之习俗,可以判断传统跳花棚实质应是一种社戏,且与古代福建戏曲有内在的密切联系。"跳花棚"数百年的流传和之后的被改造,是文化形态本身、宗族、外力和农村生产方式综合变化的结果。 

【文章来源】:文化遗产. 2019,(04)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宗族社戏传统与“跳花棚”
二、原生态“跳花棚”呈现出的生产性与宗族性
三、“跳花棚”演出中的宗教色彩
    1. 请神目的
    2. 所请的神灵
    3.“田公”与踏棚步式
    4.“罗嗹哩”的存在
四、“跳花棚”演出中的戏剧元素
五、当前跳花棚与传统跳棚的若干区别
六、跳花棚的宗族社戏性质及其符号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分析——以化州“跳花棚”为例[J]. 赵丽娜.  戏剧之家. 2017(02)
[2]中国江南宗族戏剧的空间与文本[J]. 吴秀卿.  文化遗产. 2015(04)
[3]传承化州跳花棚的几点思考[J]. 陈伟坚.  戏剧之家. 2014(07)
[4]相公踏棚与道教净坛[J]. 张丽娟.  中华文化论坛. 2011(02)
[5]传统民俗舞蹈“跳花棚”现时发展状况[J]. 孙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01)
[6]戏曲术语“科”、“介”与北剧、南戏之仪式渊源[J]. 康保成.  文学遗产. 2001(02)
[7]梵曲“啰哩嗹”与中国戏曲的传播[J]. 康保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8]试论道教戏剧与“道士戏”[J]. 叶明生.  民族艺术. 1989(01)
[9]秦汉时期的里[J]. 仝晰纲.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04)



本文编号:3059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059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c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