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休墓乐舞壁画演出类型献疑 全文替换
发布时间:2021-07-26 12:39
韩休墓乐舞壁画自出土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关于其乐舞演出类型,学界说法不一。本文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史料和相关的乐舞壁画,对韩休墓乐舞图像作了进一步探索,认为壁画演出内容并非胡旋舞或《踏摇娘》。该乐舞图像将传统的"长袖舞"和异域"胡腾舞"置于同一画面,反映出在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域外乐舞演出形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过渡,折射出唐代社会对外域及本土乐舞艺术接纳方式的转变,释放出盛唐之后乐舞深度变革的信息。
【文章来源】:文化遗产. 2019,(03)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西安市长安区大兆乡郭庄村唐韩休夫妇墓乐舞壁画(图片来源于程旭:《长安地区新发现的唐墓壁画》,《文物》2014年第12期)
摹??旋舞’”。①范春义先生也同意此说。②胡旋舞与柘枝舞、胡腾舞并列为三大西域舞蹈,风靡于社会各个阶层,古籍中对其多有记载。《新唐书·礼乐志》云:“胡旋舞,舞者立于毬上,旋转如风。”③《乐府杂录》中的记载更为详细:“舞有《骨鹿舞》《胡旋舞》,俱于一小圆毯子上舞,纵横腾踏,两足终不离于毯子上,其妙如此也。”④白居易《胡旋女》诗云:“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旋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⑤图2宁夏盐池粟特人唐代墓葬壁画(图片来源于宁夏博物馆:《宁夏盐池唐墓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9期)从出土文物方面来看,在敦煌壁画和已发掘的宁夏盐池粟特人唐代墓葬中也有不少关于“胡旋舞”的图像记载。这几处乐舞图像中舞者性别虽然不同,然亦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舞者皆手持长带,舞蹈动作幅度较大,且手中长带随着舞姿的变化在节奏上呈现出明显的飞扬旋转变化之势。根据上文古籍中“旋转如风”“奔车轮缓旋风迟”等记载可以推断,舞者必须要轻便着装才能完成如此轻快强劲的舞蹈,而韩休墓中的舞者身着长袖宽袍,且舞姿和神态都较为舒缓,并未有任何图像素材表明他们有旋转的动作,据此,笔者不同意其为“胡旋舞”的说法。图3韩休墓男性舞者(图片来源于程旭:《长安地区新发现的唐墓壁画》)武小菁《唐韩休墓乐舞壁画的文献诠释》认为:“韩休墓壁画男女均在地毯上起舞的情景与胡旋舞的‘舞者立毯’的记载相一致。”⑥乐舞图中舞者脚下所踩踏的舞筵,确为西域器物,《册府元龟》记载了它从西域传入中土之情状:“开元六年(729)四月,米国王谴使献拓璧舞筵及鍮……天宝四载(745)二月,罽宾国遣使献?
来看,在敦煌壁画和已发掘的宁夏盐池粟特人唐代墓葬中也有不少关于“胡旋舞”的图像记载。这几处乐舞图像中舞者性别虽然不同,然亦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舞者皆手持长带,舞蹈动作幅度较大,且手中长带随着舞姿的变化在节奏上呈现出明显的飞扬旋转变化之势。根据上文古籍中“旋转如风”“奔车轮缓旋风迟”等记载可以推断,舞者必须要轻便着装才能完成如此轻快强劲的舞蹈,而韩休墓中的舞者身着长袖宽袍,且舞姿和神态都较为舒缓,并未有任何图像素材表明他们有旋转的动作,据此,笔者不同意其为“胡旋舞”的说法。图3韩休墓男性舞者(图片来源于程旭:《长安地区新发现的唐墓壁画》)武小菁《唐韩休墓乐舞壁画的文献诠释》认为:“韩休墓壁画男女均在地毯上起舞的情景与胡旋舞的‘舞者立毯’的记载相一致。”⑥乐舞图中舞者脚下所踩踏的舞筵,确为西域器物,《册府元龟》记载了它从西域传入中土之情状:“开元六年(729)四月,米国王谴使献拓璧舞筵及鍮……天宝四载(745)二月,罽宾国遣使献波斯锦舞筵……天宝五载(746)闰十月,突骑施、石国、史67①②③④⑤⑥参见程旭《长安地区新发现的唐墓壁画》,《文物》2014年第12期。范春义:《戏剧图像的价值及判定方法》,《文艺研究》2017年第1期。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二十一·志第十一·礼乐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470页。段安节:《乐府杂录·俳优》,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2页。彭定求:《全唐诗·卷四百二十六·白居易三》“胡旋女”,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4692-4693页。武小菁:《唐韩休墓乐舞壁画的文献诠释》,《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图像史学与《唐墓壁画演剧图》研究的若干问题[J]. 孟祥笑. 文艺研究. 2018(01)
[2]戏剧图像的价值及判定方法[J]. 范春义. 文艺研究. 2017(01)
[3]唐韩休墓乐舞壁画的文化诠释[J]. 武小菁.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6(04)
[4]唐墓壁画演剧图与《踏摇娘》的戏剧表演艺术[J]. 姚小鸥,孟祥笑. 文艺研究. 2016(01)
[5]长安地区新发现的唐墓壁画[J]. 程旭. 文物. 2014(12)
[6]舞筵与胡腾·胡旋·柘枝舞关系之初探[J]. 翟晓兰. 文博. 2010(03)
[7]“锦筵"、“舞筵"、“綩綖"考[J]. 徐时仪. 文学遗产. 2006(03)
本文编号:3303581
【文章来源】:文化遗产. 2019,(03)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西安市长安区大兆乡郭庄村唐韩休夫妇墓乐舞壁画(图片来源于程旭:《长安地区新发现的唐墓壁画》,《文物》2014年第12期)
摹??旋舞’”。①范春义先生也同意此说。②胡旋舞与柘枝舞、胡腾舞并列为三大西域舞蹈,风靡于社会各个阶层,古籍中对其多有记载。《新唐书·礼乐志》云:“胡旋舞,舞者立于毬上,旋转如风。”③《乐府杂录》中的记载更为详细:“舞有《骨鹿舞》《胡旋舞》,俱于一小圆毯子上舞,纵横腾踏,两足终不离于毯子上,其妙如此也。”④白居易《胡旋女》诗云:“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旋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⑤图2宁夏盐池粟特人唐代墓葬壁画(图片来源于宁夏博物馆:《宁夏盐池唐墓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9期)从出土文物方面来看,在敦煌壁画和已发掘的宁夏盐池粟特人唐代墓葬中也有不少关于“胡旋舞”的图像记载。这几处乐舞图像中舞者性别虽然不同,然亦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舞者皆手持长带,舞蹈动作幅度较大,且手中长带随着舞姿的变化在节奏上呈现出明显的飞扬旋转变化之势。根据上文古籍中“旋转如风”“奔车轮缓旋风迟”等记载可以推断,舞者必须要轻便着装才能完成如此轻快强劲的舞蹈,而韩休墓中的舞者身着长袖宽袍,且舞姿和神态都较为舒缓,并未有任何图像素材表明他们有旋转的动作,据此,笔者不同意其为“胡旋舞”的说法。图3韩休墓男性舞者(图片来源于程旭:《长安地区新发现的唐墓壁画》)武小菁《唐韩休墓乐舞壁画的文献诠释》认为:“韩休墓壁画男女均在地毯上起舞的情景与胡旋舞的‘舞者立毯’的记载相一致。”⑥乐舞图中舞者脚下所踩踏的舞筵,确为西域器物,《册府元龟》记载了它从西域传入中土之情状:“开元六年(729)四月,米国王谴使献拓璧舞筵及鍮……天宝四载(745)二月,罽宾国遣使献?
来看,在敦煌壁画和已发掘的宁夏盐池粟特人唐代墓葬中也有不少关于“胡旋舞”的图像记载。这几处乐舞图像中舞者性别虽然不同,然亦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舞者皆手持长带,舞蹈动作幅度较大,且手中长带随着舞姿的变化在节奏上呈现出明显的飞扬旋转变化之势。根据上文古籍中“旋转如风”“奔车轮缓旋风迟”等记载可以推断,舞者必须要轻便着装才能完成如此轻快强劲的舞蹈,而韩休墓中的舞者身着长袖宽袍,且舞姿和神态都较为舒缓,并未有任何图像素材表明他们有旋转的动作,据此,笔者不同意其为“胡旋舞”的说法。图3韩休墓男性舞者(图片来源于程旭:《长安地区新发现的唐墓壁画》)武小菁《唐韩休墓乐舞壁画的文献诠释》认为:“韩休墓壁画男女均在地毯上起舞的情景与胡旋舞的‘舞者立毯’的记载相一致。”⑥乐舞图中舞者脚下所踩踏的舞筵,确为西域器物,《册府元龟》记载了它从西域传入中土之情状:“开元六年(729)四月,米国王谴使献拓璧舞筵及鍮……天宝四载(745)二月,罽宾国遣使献波斯锦舞筵……天宝五载(746)闰十月,突骑施、石国、史67①②③④⑤⑥参见程旭《长安地区新发现的唐墓壁画》,《文物》2014年第12期。范春义:《戏剧图像的价值及判定方法》,《文艺研究》2017年第1期。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二十一·志第十一·礼乐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470页。段安节:《乐府杂录·俳优》,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2页。彭定求:《全唐诗·卷四百二十六·白居易三》“胡旋女”,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4692-4693页。武小菁:《唐韩休墓乐舞壁画的文献诠释》,《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图像史学与《唐墓壁画演剧图》研究的若干问题[J]. 孟祥笑. 文艺研究. 2018(01)
[2]戏剧图像的价值及判定方法[J]. 范春义. 文艺研究. 2017(01)
[3]唐韩休墓乐舞壁画的文化诠释[J]. 武小菁.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6(04)
[4]唐墓壁画演剧图与《踏摇娘》的戏剧表演艺术[J]. 姚小鸥,孟祥笑. 文艺研究. 2016(01)
[5]长安地区新发现的唐墓壁画[J]. 程旭. 文物. 2014(12)
[6]舞筵与胡腾·胡旋·柘枝舞关系之初探[J]. 翟晓兰. 文博. 2010(03)
[7]“锦筵"、“舞筵"、“綩綖"考[J]. 徐时仪. 文学遗产. 2006(03)
本文编号:3303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303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