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吴晓邦新舞蹈教育施教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06:01

  本文关键词:吴晓邦新舞蹈教育施教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代舞蹈教育追求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素质全面、具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因而,在继承中国优秀的乐舞教育的传统之上汲取当代教育创新理念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教育改革。然而,和舞蹈教育改革的理想目标相比,舞蹈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仍然有些滞后。究其原因,“重技轻育”“重技轻学”“重模仿轻创造”等施教方法是致使舞蹈教育改革步履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探索中,深入研究吴晓邦的新舞蹈教育施教方法将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吴晓邦不仅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拓者,现、当代舞蹈的奠基者,而且是中国当代舞蹈教育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他在舞蹈教育实践中建立的新舞蹈教学体系和方法,为新中国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舞蹈工作者;为中国舞蹈教育的教学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亦为舞蹈学科建设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而,研究他的舞蹈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施教方法,对于解决当代舞蹈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吴晓邦在二十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进行的新舞蹈教育的施教方法及其成效为主要切入点,对支撑其施教方法的教育思想的背景及基础、教育理念及实施途径、施教方法及训练方式、应用特点以及所产生的教学影响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吴晓邦的舞蹈教育思想和施教方法是在现代文化艺术和教育的创新精神的影响中建立起来,例如“五四”新文化的精神、现代舞的创造精神、革命的现实主义精神、知行合一的现代教育精神等等,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独特的新舞蹈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吴晓邦新舞蹈教育施教途径是以“人体自然法则”的理论为基础,以“呼吸、动作、想象”为训练要素,以“创作实习”为训练重点。因而,吴晓邦的新舞蹈教育的成功经验给予我们当今的舞蹈教育施教方法以重要的启示:即舞蹈教育的施教方法应该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被动性”为“主动性”,变“模仿性”为“研究性”,变“独白”为“对话”,变“输入”为“输出”,变“封闭”为“开放”;使得人才培养变“技能型”为“知识型”,变“表演型”为“创造型”,变“单一型”为“综合型”……从而有力地促进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的全面构建与完善,促进了人才培养民主科学化的发展,促进了人才培养全面素质的完善。因此,吴晓邦的教学理念及其施教方法为解决当前中国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培养、为中国舞蹈教育的学科建设与育人途径提供了建设性的发展思路,对于当代舞蹈教育具有重要示范的价值。
【关键词】:吴晓邦 新舞蹈教育 施教方法 研究性学习 人才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70-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序言10-20
  • 一 研究对象与目的10-11
  • 二 研究价值与意义11-12
  • 三 研究现状与方法12-16
  • 四 研究内容与创新16-20
  • 第一章 吴晓邦新舞蹈教育实践与思想基础20-37
  • 第一节 吴晓邦新舞蹈教育的实践20-28
  • 一 新舞蹈教育的早期实践(1932-1936)20-21
  • 二 新舞蹈教育的中期实践(1937-1949)21-24
  • 三 新舞蹈教育的后期实践(1950-1959)24-28
  • 第二节 吴晓邦新舞蹈教育的思想基础28-35
  • 一 新舞蹈教育萌芽期实践的思想基础28-30
  • 二 新舞蹈教育发展期实践的思想基础30-33
  • 三 新舞蹈教育成熟期实践的思想基础33-34
  • 四. 新舞蹈教育延展期实践的思想基础34-35
  • 本章小结35-37
  • 第二章 吴晓邦新舞蹈教育施教的途径37-56
  • 第一节 以“人体自然法则”为训练法则37-42
  • 一 “人体自然法则”的训练原理37-38
  • 二 “人体自然法则”的训练方法38-39
  • 三 “人体自然法则”的训练特点39-40
  • 四 “人体自然法则”的训练成效40-42
  • 第二节 以“呼吸、动作、想象”为训练要素42-47
  • 一 “呼吸、动作、想象”的训练原理42
  • 二 “呼吸、动作、想象”的训练方法42-44
  • 三 “呼吸、动作、想象”的训练特点44-45
  • 四 “呼吸、动作、想象”的训练成效45-47
  • 第三节 以“创作实习”为训练重点47-54
  • 一 “创作实习”的教学原理47-49
  • 二 “创作实习”的训练方式49-50
  • 三 “创作实习”的训练特点50-52
  • 四 “创作实习”的训练成效52-54
  • 本章小结54-56
  • 第三章 吴晓邦新舞蹈教育施教方法的当代启示56-79
  • 第一节 激发舞蹈人才的创造力潜能56-62
  • 一 变“注入式”为“启发式”56-58
  • 二 变“被动性”为“主动性”58-59
  • 三 变“模仿性”为“创造性”59-62
  • 第二节 推进舞蹈教育民主的进程62-66
  • 一 变“独白”为“对话”62-64
  • 二 变“输入”为“输出”64
  • 三 变“封闭”为“开放”64-66
  • 第三节 促进人才培养素质的完善66-77
  • 一 变“技能型”为“知识型”66-68
  • 二 变“表演型”为“创造型”68-72
  • 三 变“单一型”为“复合型”72-77
  • 本章小结77-79
  • 结语79-80
  • 参考文献80-85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85-86
  • 致谢86-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艺生;新世纪舞蹈教育前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 刘青弋;为未来争夺身体——关于全民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吕艺生;;吴晓邦舞蹈学研究的时代意义[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刘青弋;;“奔跑着”与“对话中”的课程——关于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相关问题的讨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资华筠;;缅怀宗师风范 求索舞蹈学科学位教育之真谛 为吴晓邦诞辰100周年而作[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王克芬;;舞蹈学科研工作的带头人——缅怀恩师吴晓邦[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王晓蓝;;吴晓邦百年诞辰纪念[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骆璋;;缅怀我的恩师——吴晓邦师百年诞辰纪念[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吕艺生;舞蹈教育的回顾与前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0年03期

10 苏娅;;中国舞蹈大师吴晓邦——吴晓邦先生逝世十五周年纪念[J];舞蹈;2010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莉;吴晓邦舞蹈教育体系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廖燕飞;中国舞蹈教育思想史述评[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 章治;论吴晓邦舞蹈教育思想的批判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吴晓邦新舞蹈教育施教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89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e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