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山西晋南地域文化背景下的鼓舞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02:06

  本文关键词:山西晋南地域文化背景下的鼓舞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晋南鼓舞 地域环境 民俗文化 当代价值 精神品质


【摘要】:鼓舞艺术融贯古今,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走出了一条灿烂之路,是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晋南,作为中华鼓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鼓舞已是民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门类,是当地重点保护和推广的文化产品,是山西民间舞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本论文以山西晋南地区的鼓舞作为核心物,将其置于特殊的地域、历史、民俗、文化等大背景中,进行综合、具体的考察研究,深度剖析出鼓舞本体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并在现代社会不断变化发展、开放多元的环境中以欣赏者的眼光理性审视晋南鼓舞的价值意义,引发人们对晋南鼓舞未来发展的思考。论文共分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首先,说明了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其次,从国内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出发得出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最后,阐明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此次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鼓舞——山西民间舞蹈的精华。本章从鼓的起源入手,探讨鼓在各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形成与演变,同时详细介绍了鼓在这些时期不同的社会功能,并揭示出鼓舞结合的根本原因。既而,将视角落到山西民间鼓舞之上整理出各地区的鼓舞种类。 第三章:山西晋南鼓舞的概况。本章将研究对象锁定为晋南地区的鼓舞,并以这一行政区域的地理、民俗和文化的独特环境为研究基础,考察晋南不同形式鼓舞的形成发展情况。从中选取了威风锣鼓、稷山高台花鼓、万荣花鼓三种影响力度大、承传效果好,深受民众喜爱的民间鼓舞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结合影像资料分析和民间采访调查的方式总结出晋南鼓舞的总体艺术特性,并提出自己对晋南鼓舞未米发展的一些建议。 第四章:山西晋南民间鼓舞的文化底蕴及当代价值。本章作为全文的结束部分,深层次地探讨了鼓舞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所表达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质。切实从现代人的精神需求、生存环境及社会的品牌效应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来展现晋南鼓舞的当代价值,有着特殊的意义和趣味。
【关键词】:晋南鼓舞 地域环境 民俗文化 当代价值 精神品质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722.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第1章 绪论8-11
  • 1.1 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8-9
  • 1.2 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9
  • 1.3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9-10
  • 1.4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10-11
  • 第2章 鼓舞——山西民间舞蹈的精华11-17
  • 2.1 鼓之11-13
  • 2.1.1 鼓的起源11-12
  • 2.1.2 鼓的发展历史及功用12-13
  • 2.2 舞之13-17
  • 2.2.1 鼓与舞的不解之缘13-14
  • 2.2.2 山西民间鼓舞之种类14-17
  • 第3章 山西晋南鼓舞的概况17-32
  • 3.1 晋南地区的地域、风俗、文化17-20
  • 3.1.1 晋南的地理环境与乐舞文化17-18
  • 3.1.2 晋南的民俗风情与民间信仰18-19
  • 3.1.3 晋南的“根祖文化”19-20
  • 3.2 晋南地区不同风格的鼓舞20-28
  • 3.2.1 威风锣鼓20-23
  • 3.2.2 稷山高台花鼓23-25
  • 3.2.3 万荣花鼓25-28
  • 3.3 晋南鼓舞的文化特性及其发展28-32
  • 3.3.1 晋南鼓舞的文化特性28-30
  • 3.3.2 晋南鼓舞的发展趋势30-32
  • 第4章 山西晋南民间鼓舞的文化底蕴及当代价值32-36
  • 4.1 晋南民间鼓舞的文化底蕴32-33
  • 4.1.1 黄土孕育的民族品质32-33
  • 4.1.2 鼓舞升华的民族精神33
  • 4.2 晋南民间鼓舞的当代价值33-36
  • 4.2.1 丰富精神世界 美化生存空间34
  • 4.2.2 打造文化品牌 传承地域文化34-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39
  • 致谢39-4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余大喜;中国乡村仪式舞蹈的总体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2 杨云;;晋南社火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杨云;;试论万荣花鼓的文化特征与审美旨趣[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王晓坤;鼓乐在民俗中的应用与传承[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于平;;中华鼓舞的历史隐踪与文化密码[J];民族艺术研究;2011年05期

6 杨毅柳;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朴永光;保护我国当代原生态民间舞蹈之我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杨云;;万荣花鼓及其溯源[J];音乐生活;2008年08期



本文编号:704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704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1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