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地区民间歌舞的历史渊源
本文关键词:南阳地区民间歌舞的历史渊源
【摘要】:南阳地处豫西南,是"舟车秦逸,襟带南国咽喉"之要地。南阳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众自古喜爱歌舞娱乐活动。南阳现存的民间歌舞是历代歌舞传承的结晶,但依据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南阳民间歌舞的文化特征来看,其真正的源头应该在汉代。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 民间歌舞 历史渊源 汉代乐舞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豫西南民间歌舞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2012BYS011
【分类号】:J722.7
【正文快照】: 南阳地处豫西南,是“舟车秦逸,襟带南国咽喉”之要 江淮通往二京的通道作用。北宋末年,金人兴起,民族矛盾地。南阳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众自古喜爱歌舞娱乐 进一步激化,国家又陷于分裂。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战争活动。至今,南阳还活跃着《踩云舞》、《滚荡子》、《大彩楼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东方芭蕾 淮畔幽兰——民间歌舞花鼓灯[J];民主;1999年01期
2 吉莉;;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对本地区、本民族音乐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广西高校音乐教育的若干思考[J];艺术探索;2005年S2期
3 丹增次仁;张鹰;;给达给姆[J];西藏艺术研究;2006年02期
4 阎江;;广场民间歌舞保护与传承的思考[J];民族论坛;2006年10期
5 阎江;;民俗时空的营造与广场民间歌舞的发展[J];兰州学刊;2006年11期
6 张小霜;潘豫伟;;浅谈井陉“拉花”的音乐特点[J];音乐创作;2007年04期
7 张小霜;陈彩虹;;扎根泥土 服务民众——浅谈井陉“拉花”的音乐特点[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赵峻;;浅谈白马藏族歌舞艺术的独特性[J];大众文艺;2010年12期
9 李生贵;;甘南藏族民间歌唱艺术的文化特质[J];文艺争鸣;2010年16期
10 罗霁月;;台州地方民间歌舞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吉;;当代库车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与其他地区和民族传统音乐的比较研究[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2 徐鹤苹;;福州民间舞蹈[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3 周吉;;保护传承库车版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刻不容缓[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4 陈伟;陈正勇;;20世纪早期中国流行歌曲的文学性[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金明;;试论新和县塔什艾日克乡民间歌舞与古代龟兹乐舞的艺术因缘[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鑫雯旅;;概说新龙锅庄[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朱维全;王永利;;红红火火的陕北秧歌[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8 李翔;;民歌百花园中一朵奇葩——海门山歌[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李先国;;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海派秧歌的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陈朝友;;论接龙吹打乐的弘扬战略[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赵耀金 本报记者 熊玲;生命的舞蹈 生活的礼赞[N];云南日报;2003年
2 ;解读“龙川现象”[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倪金奎;带着泥土芳香的文艺硕果[N];云南日报;2002年
4 王建成;昔日灯舞之村 今朝再现辉煌[N];福建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师艳芳;若羌赛乃姆唱响心中的歌[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谢依然 特约记者 杜刚;新和注重保护民间歌舞艺术[N];阿克苏日报;2007年
7 记者 杨晓明 实习生 李倩;全国民间歌舞展演在晋落幕[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8 宋阳;民间歌舞更需要的是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明江;“民间歌舞不是国家的负担”[N];中国商报;2004年
10 记者 郑惠华邋王瑞军 通讯员 吕秀芬;南戴河荷花节“绽放”民间歌舞奇葩[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丽;花鼓灯的现时调查与保护的思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董波;蒙古村落仪式表演:“呼图克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静;山西大同地方民间歌舞探究[D];山西大学;2012年
2 宋冰;河南开封汉族民间歌舞调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范晓敏;清代乐舞两大类型的特点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新学;武山秧歌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5 吴建冰;龙胜壮侗语族群民间歌舞的稻作文化内涵和意义转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慧;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维吾尔族歌舞艺术的传承历史与现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惠娟;淮河沿岸花鼓灯“灯歌”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次旦卓玛;初探藏族民间歌舞“堆谐”[D];西藏大学;2011年
9 刘浈;论《云南映象》的“原生态”文化内涵与理论意蕴[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黄雪;戏曲与民族声乐的艺术情缘[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11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81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