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文化消费语境与民族歌舞艺术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7-09-08 03:17

  本文关键词:文化消费语境与民族歌舞艺术的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消费 语境 民族歌舞艺术 演艺 产业


【摘要】:民族歌舞艺术是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文化消费、大众文化消费语境的影响下,民族歌舞艺术在其生存环境、表现形式和意义、功能方面发生着变化。民族歌舞通过广泛融入当下大众日常生活和狂欢式的娱乐实现新的传承和发展。许多地区的民族歌舞艺术迅速复苏发展,公共民族演艺产品大量涌现,同时,民族歌舞艺术还呈现出向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商业化舞台演艺产品发展的趋势,共同演绎了文化消费语境下民族歌舞艺术的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文化消费 语境 民族歌舞艺术 演艺 产业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地区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07XMZ036)
【分类号】:J705
【正文快照】: 少数民族歌舞是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和传承的艺术形式,其常常是音乐、舞蹈和诗歌融为一体,体现了各少数民族的信仰、对大自然、生产劳作与社会生活的情感。早在1991年《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一书收录的9000多个词条中,少数民族音乐就占有5000多条,少数民族舞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祥林;;禹羌文化·族群意识·遗产资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刘伟;张佩佩;;南京国民政府国庆纪念中的辛亥记忆[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3 刘萍;左拉的“真”——从小说《娜娜》谈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华智亚;;族谱、民俗生活与村民的记忆——对安徽T村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陈文忠;;文学史体系的三元结构与多维形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徐智本;;欧洲中世纪艺术衰落的原因及其表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7 曾纳;;囚禁的枷锁还是放飞的自由——论托妮·莫里森《天堂》中的记忆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8 赵丽莉,刘春旭;东北财经大学综合科研大楼方案构思[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范莹;外语朗读和语音修辞[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张松滨;;传统与现实的碰撞和升华——论新世纪以来蒙古族现实题材影片的审美价值[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张桃洲;;存在的几副面孔——从《入梅丛书》看199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的语言与现实[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吕蓉蓉;;社会转型时期福建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变迁研究——以泉州晋江官前社区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罗正副;;民族文化的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云”仪式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6 田兴国;;水浒忠┕壅逡閇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7 杨文炯;;哲麻提(Jamaat)、稳麦(ummah)与汉文化语境下的族群认同的建构——回族形成的历史人类学解读[A];郑和下西洋与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王德华;;试论屈骚精神及对当代的启示[A];中国楚辞学(第一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9 李树榕;;方法:在批评标准与批评实践之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10 黄启峰;;地景 记忆 权力——郭松h∷档奶ū笔樾囱芯縖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娟;知青集体记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唐佳;尔苏藏族宗教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范正义;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以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为中心的个案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李炳全;人性彰显和人文精神的回归与复兴[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欣;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王艳芳;在通向自我认同的途中[D];南京大学;2003年

7 戴忠信;外语言语交际能力形成过程:个体体验理论视角[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晓光;景观象征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莲纯;语文教育中的民俗文化渗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丽志;论在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中素描意识的转变[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武艺;张籍诗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申世飞;西部农民生活消费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尹芳芳;徘徊于雅俗之间[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丽;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自我认同建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滨利;卫所移民群体本土化过程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0年

8 张振良;大学生消费状况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杜轩;城市青年的服装穿着寿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黄厚石;会展与城市[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铭;;语境[J];跨世纪(时文博览);2011年07期

2 王萌;赵小璐;王松;;入京农民工文化消费调研报告[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1期

3 李克;李淑康;;论连锁转喻的语境取义[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4 ;一目了然[J];声屏世界;2011年06期

5 宋静;;语境在修辞现象词汇化中的作用[J];语文学刊;2011年10期

6 徐瑞欣;;对促进中山文化消费发展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7 赵晴;吴志芳;;英语委婉语的社会功能及影响使用的因素[J];重庆与世界;2011年13期

8 韩国勇;;试论语境对意义理解的作用[J];华章;2011年18期

9 王丽;杨虹;;英汉互译中颜色词文化语境的传译[J];琼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文化消费研究课题组;关连珠;;关于发展文化消费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穗萍;吴岩;陈煊之;;语境及常识性知识对代词指认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史瑞萍;白学军;;语境和动词在主题角色指派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戴木才;;现代人的价值观语境与人格转型[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4 陈安玲;;语篇构建的三元互动模式[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5 孙盛涛;;詹姆逊与李泽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个案比较[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映;;新闻客观性:语境、进路与未来[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军;;语用预设及其翻译策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孙延;;学习型社会语境下的博物馆设计[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王生福;;翻译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歧义分析与词义选择[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江必新;杨科雄;;论公共利益[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少均;遏制文化消费的贵族化倾向[N];贵阳日报;2005年

2 王莹 万一;文化消费高 “门槛”谁制造?[N];太原日报;2005年

3 孙逊;遏制文化消费的贵族化倾向[N];文汇报;2005年

4 本月撰稿 王_J;降低文化消费的门槛[N];文学报;2005年

5 记者 熊玲 实习生 欧阳小抒;文化消费渐入“后喻”时代[N];云南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陈素璧邋蔡晓玲;文化消费很热 文化旅游很冷[N];珠海特区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韦荣财;农村文化消费亟需进一步拉动[N];广西政协报;2008年

8 王亚南;“十一五”文化消费增幅不容乐观[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记者 刘娟 陆璐;文化消费成扩内需新热点[N];大庆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邢虹;牛年春节涌动文化消费潮[N];南京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军;科学隐喻的元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2 杨晓光;文化消费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3 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李海平;论意义的语境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5 卢国华;五四新文学语境的一种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邓安球;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7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刘强;先设消解机制的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磊;语境和英汉翻译[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任秋兰;中国教育背景下的语境与外语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建俊;论语境与语义推导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黄强;外交委婉语的语用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永民;90年代中国文化批评[D];南昌大学;2005年

6 罗莹;从序列模式看语境在口译中的作用[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仇如慧;语境的层级性对翻译的影响和作用[D];广西大学;2003年

8 马冰;语域理论对翻译质量评估及英汉翻译教学的价值[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吴辰宾;货币中性问题[D];苏州大学;2005年

10 周漓云;从语境角度分析英汉互译中语言的得体[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811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811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c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