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方言翻译再思考
本文关键词:文学作品中方言翻译再思考
【摘要】:方言是作家珍爱的创作元素,但浓郁的文化色彩使其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困难重重,翻译界对此也是见仁见智,颇多分歧。本文认为,只有将方言翻译问题区分为该不该互译和如何翻译两个不同的层次,以往将上述两个层次归并研究所导致的矛盾与困惑才有望消除;方言互译顺应了当代倡导异化策略的时代潮流,而且也有助于原作艺术效果的重现。此外,本文将读者因素纳入方言翻译研究中,认为描写性而非规约性的理路是深化方言翻译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方言 翻译 读者 思考
【基金】: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博士科研启动项目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方言富含地域文化色彩,形象生动,是作家尤其是小说家喜爱的创作元素。从中国的《红楼梦》到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以下简称《历险记》),读者总能领略到方言的魅力。作家精心选择的方言让读者会心一笑的时候,却给小说的译者增加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纲;刘晨;;《红楼梦》方言研究二十年评述[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2 陈国华;王佐良先生的彭斯翻译[J];外国文学;1998年02期
3 韩子满;试论方言对译的局限性——以张谷若先生译《德伯家的苔丝》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黄岩柏;;论《海上花列传》等吴语小说的历史教训[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5 韩子满;过犹不及——浅论译文的归化问题[J];外语教学;2000年02期
6 吴文安;朱刚;;翻译策略的语境和方向[J];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02期
7 陈国华;论莎剧重译(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3期
8 陈吉荣;;摄入性改写视域下的翻译理论研究——以方言翻译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柯玲;论方言的文学功能[J];修辞学习;2005年03期
10 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钟文;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艺术对比[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李书琴;钱宏;;试论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典籍翻译策略之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邵毅;;女性身份的构建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国20世纪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朱明胜;略论归化翻译与文化意象的缺失[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蔡静;;从鲁迅、孙致礼看现当代文学翻译异化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朱明胜;归化翻译与文化形象的缺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卢志君;;文学作品名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吴来安;;文学翻译策略形成的决定性因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刘明明;;浅探张谷若先生译作中的注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聿良;;论英汉口译的跨文化语用策略[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涂秀青;;也谈中国英语的标准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余锋;;翻译标准的动态特征和原文差异性的保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宁;;从“Friends”的中文字幕翻译浅谈英文影视作品对白的翻译原则[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许洁;;论汉译日中归化与异化的策略——以中国电影片名的日文翻译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月亭;;《德伯家的苔丝》中叙述视野的由“小”变“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山青;;文化的焦点,,后现代的视角:2000年以来我国异化和归化研究综述[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杨山青;;文化构建语境下归化与异化的共存[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陈谊;;《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熟语翻译中异化和归化两种策略的运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谭晓丽;和而不同—安乐哲儒学典籍合作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彭爱民;忠实于源语文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李海军;从跨文化操纵到文化和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陈小慰;翻译研究的“新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10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洁;赛、沙《水浒传》英译本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翁元达;从言语外知识的角度浅谈口译中的理解障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石径;口译员视角的归化与异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敏;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异化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陈圆圆;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京华烟云》中的文化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俊伯;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娟超;从翻译的政治角度来看归化和异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小静;文化飞散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林语堂《浮生六记》个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人杰;求异和求美—许渊冲汉语古诗英译批评[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姜俊;接受理论视角下的“金陵判词”霍译本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园;;京味小说与北京方言文化[J];北京社会科学;1989年01期
2 张振昌;《红楼梦》中的山东方言[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杨平;;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及其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王艳红;;浅谈黑人英语的汉译——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译本比较的视角[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吴文安;功能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高淮生;;《红楼梦学刊》三十年述论[J];红楼梦学刊;2010年05期
7 韩子满;试论方言对译的局限性——以张谷若先生译《德伯家的苔丝》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群一;《红楼梦》与云南方言词汇[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9 王毅;;《红楼梦》与江淮方言——兼评“湘方言”说[J];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04期
10 李奉佐;曹雪芹祖籍铁岭,不是辽阳[J];满族研究;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阚小琴;文学作品中审美感情的抒写特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郭征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及想象[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邹学军;浅谈幼儿文学作品的朗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李慧,方晓强;浅论文学作品的二重性存在[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郭庆华;;文学作品再现作者个性与时代共性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5期
6 吴玉西;;文学作品在旅游活动中的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吴建军;;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发掘文学作品的魅力元素[J];企业家天地;2011年05期
8 于秀慧;;试论文学作品中渗透的音乐艺术[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9 王东;;回归阅读:从创作优秀文学作品开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03期
10 黎英;;中职学校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教学[J];群文天地;2012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韵;;歌颂、暴露与文学作品的倾向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2 曾自萍;;怎样培养中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3 潘啸龙;;论文学作品的“多义性”[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4 邹玉婷;;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5 杨宝珍;;母爱,永恒的主题——母爱在冰心文学作品的再现[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6 蔡运桂;;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与作家的主观能动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7 王树清;;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A];2014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 Blood Prince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尧兵;;文学作品的体验式教学初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10 许祖贵;;浅谈怎样指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宪;“神侃”和“冥想”写不好工业题材作品[N];工人日报;2007年
2 雷新鸿 李群室;让景点在文学作品中活起来[N];中国旅游报;2001年
3 洪琦;镇江市作协编辑出版《镇江文学作品集》[N];文艺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玉梅;文学作品“走出去”量增质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5 龚心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生活中来[N];人民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陈祥蕉邋实习生 周豫;文学作品是否也需要“分级制”?[N];南方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颜婧;犍为文学作品集体亮相[N];四川日报;2009年
8 广河中学 马国民;浅谈文学作品的美育作用[N];民族日报;2009年
9 敖忠;文学作品教学与文学教育[N];文艺报;2011年
10 纳杨;文学作品更应思考现实[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从祥;唐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孙艳;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文化物质主义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李霞;语文体悟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昕;在语文教学中重新审视文学作品的主题[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学锋;理解 对话 融合[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冬炎;建国“十七”年我国文学作品插图剖析[D];苏州大学;2009年
4 陈冬杰;动物题材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尹中琪;试论文学作品中的人类精神[D];郑州大学;2006年
6 李娟;试论高中文学作品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段国梁;中学语文非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教学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冰;不同时期文学作品中委婉表达方式的特点及原因[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9 付惠婷;文学翻译中译者在译语形式层面的求美[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汉英;试论中学语文爱情文学作品的欣赏与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00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000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