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狄公案》“讹”现象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唐狄公案》“讹”现象的研究
【摘要】:陈来元和胡明等人翻译的高罗佩著作《大唐狄公案》,自1981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成为了至今30年经久不衰的畅销书。然而,现在对该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等方面上,具体的翻译研究零散且不系统。细读该译本后发现,其中的“讹”现象很普遍,研究《大》的这种翻译现象有助于进一步挖掘该译本的翻译研究价值。 本文借鉴描述性研究方法,运用钱钟书“讹”翻译理论视角,通过细读文本,对《大》的“讹”现象梳理分析,指出为了使译本更接近中国公案小说本色及更符合中国国情,陈和胡从以下三个层面对《大》进行了“讹”化翻译,即语言层面、篇章层面和文化层面。首先,通过对语言风格复古化和人物言语本土化改写在语言层面上模仿中国明清白话小说;其次因为“技痒”,译者对情节进行了添加和压缩,使得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述更加生动鲜明,情节更加紧凑简洁;最后,,译者通过对有关性的情节的委婉化,文化异质元素的节略,使译本在文化层面上更加符合中国国情。通过对这三个层面“讹”现象的分析,作者发现《大》明显受到译者自身文学审美、传统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的影响,将这一西方侦探系列小说改写为具有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中国公案小说。这种基于中国公案小说的改写对当代小说翻译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大唐狄公案》 “讹” 中国公案小说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6-7
- Abstract7-8
- 摘要8-9
- Contents9-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7
- 1.1 Need for the Research11-12
- 1.2 Literature Review12-14
- 1.3 Methodology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14-15
- 1.4 Hypothesis and Framework15-17
- Chapter Two Phenomenon of "E" at the Linguistic Level17-33
- 2.1 Antiqueness of the Language Style18-27
- 2.1.1 Adoption of Formal Expressions on Official Occasions18-20
- 2.1.2 Adoption of Formulaic Speech of Storytelling20-22
- 2.1.3 Adoption of Classical Poems22-25
- 2.1.4 Adoption of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25-27
- 2.2 Localization of Utterances27-33
- 2.2.1 Employment of Dialect27-30
- 2.2.2 Adoption of Characteristic Appellations30-33
- Chapter Three Phenomenon of "E" at the Textual Level33-42
- 3.1 Enrichment of the Plot33-38
- 3.1.1 Overstatement of Emotions34-36
- 3.1.2 Deepening of Characterization36-38
- 3.2 Compactness of the Plot38-42
- 3.2.1 Omission of Introductory Remarks38-39
- 3.2.2 Deletion of the Subplot39-42
- Chapter Four Phenomenon of "E" at the Cultural Level42-52
- 4.1 Euphemism of the Plot about Sex42-47
- 4.1.1 Avoidance of Descriptions about Sexual Impotence, Homosexuality and Adultery43-46
- 4.1.2 Obscurity of Love-making Scenes46-47
- 4.2 Abridgement of Heterogeneous Elements47-52
- 4.2.1 Weakening of Modern Western Thoughts48-49
- 4.2.2 Omission of the Plot about Black Secrets49-52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2-54
- 5.1 New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52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52-54
- Bibliography54-58
- 附: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依;浅论我国古代的公案小说[J];学术月刊;1998年02期
2 阿部泰记;陈铁镔;;明代公案小说的编纂(续完)[J];绥化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3 常宁文;略论中国公案小说及其价值[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5期
4 郭征帆;中国“公案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之比较[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 阿部泰记;陈铁镔;;明代公案小说的编纂[J];绥化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6 郭文丽;从两篇作品看古典公案小说的发展及成就[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7 刘重一;论晚明白话公案小说[J];中州学刊;1997年S1期
8 李雯;《聊斋志异》中的公案小说与蒲松龄的仁政思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4期
9 魏泉;;公案与侦探:从《狄公案》说起[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黄永林;中国“公案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的比较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杝善PI;;香港地S@翻媜概l羀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江涛;刘璐瀛;朱怀球;;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mechanism in metagenomes[A];第四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蒙晓虹;;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Sentence Pattern Clash in E-C Transl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梁雪霞;;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A Case Study of Lingnan Shuixia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Customs and Festivals of Guizhou National Minorities and Transl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段袁冰;;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Criteria and Ideological Orient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7 符晓;;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al Names in Hong Lou Meng:A Comparison of Three Famous English Versions[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8 Alexis Nuselovici;;全球化环境下翻译的伦理与政治功能(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9 ;Chinese Subjectivity Analysis Using Bilingual Knowledge and Adaptation Technology[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10 吴文星;;浅议鸠摩罗什的《维摩诘经》译本比其他译本更为流行的原因[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国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文新译本译者感言[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翻译导致对《第二性》的误解[N];中国妇女报;2004年
3 胡真才;我仍然觉得杨绛译本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赵乾海;别让名著出版出遗憾[N];山西日报;2004年
5 吴健恒;从拙译《百年孤独》说开去[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高为;译著版本闲话[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逻辑学》新译本座谈会举行[N];人民日报;2003年
8 姜纬;从《论摄影》新译本引出的话[N];中国摄影报;2008年
9 一丁;与罗兰·巴特无关[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记者 柳霞;中外学者携手共译《五经》[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东;翻译伦理重构之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刘妍;文化与语言的跨界之旅:《庄子》英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5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王璐;忠实与叛逆:葛浩文文学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夏云;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翻译小说常规化研究:历时的视角[D];山东大学;2010年
8 崔莹辉;《老子》英译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曹志建;功能主义视角下软性法律外宣文本的翻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彭爱民;忠实于源语文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贺兵;西方传教士《论语》译本中的基督教文化倾向[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2 钟宝丹;对比视角: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梁宗岱译本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燕;《大唐狄公案》“讹”现象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4 熊亭玉;[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杜磊;《红楼梦》两译本中对联英译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钟声;生态翻译学观照下的儿童文学翻译[D];安徽大学;2011年
7 黄如露;贝尔曼理论下对《大卫·科波菲尔》两个译本的对比评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陈东霞;意识形态因素对《牛虻》在中国译介的影响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田烨;[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陈怡;[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17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017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