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言语体裁与文学理论探讨
本文关键词:巴赫金言语体裁与文学理论探讨
【摘要】:巴赫金言语体裁理论的内容丰富而晦涩,"体裁"随着文学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体裁的根源是一种历史的记忆,体裁的稳定为文学长期发展中保持统一性与连续性提供保证。本文笔者从巴赫金体裁和文学理论的领域阐述了其有关言语体裁与文学理论,以及包括有关体裁特性和发展规律,期望对我国相关理论的研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作者单位】: 河北联合大学;
【关键词】: 言语体裁 小说创作 文学理论 巴赫金
【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俄、中、英民间文学作品中言语体裁类型比较研究》(SY131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54
【正文快照】: 引言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言语体裁在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就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过目前有相当多的学者对体裁理论没有提起相应的重视,这对于文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巴赫金言语体裁的研究,我国学者虽然做出了一些研究,但是也仅仅是对文学体裁进行具体分类的层次而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程正民;;巴赫金的体裁诗学[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颜桂堤;;历史之维:体裁的自我意识及创造性记忆——以巴赫金的体裁理论为例[J];三明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郑洁;;人际功能视阈下网络交际语言的权力意志研究[J];语文建设;2013年32期
4 孙凤波;;语域三要素在庭审话语中的实现——语义和形式[J];语文建设;2013年33期
5 高平平;;例谈介词短语中的成分残缺和多余[J];语文建设;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晓平;;哥特式风格在《鄂榭府崩溃记》和《献给爱米莉的玫瑰》中的延异[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2 刘竞秀;吴碧芬;;探析德拉布尔小说《红王妃》的实验性[J];三明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魏薇;;汉语介词结构与语用功能研究[J];语文建设;2015年05期
4 韩志湘;;汉语言介词语义与结构模式探析[J];语文建设;2015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俭伟;巴赫金言语体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张磊;新时期中国俄苏文学学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凤波;俄语口头独白语篇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茂娟;论文学活动中的文学程式[D];山东大学;2011年
2 尹晓燕;福克纳小说中“他人话语”的类型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3 罗玲;论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红王妃》中的元小说要素[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4 黄兰叶;论托尼·本尼特的社会文化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海娟;法庭话语研究综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辛斌;语言 语篇 权力[J];外语学刊;2003年04期
3 王振华;法庭交叉质询中的人际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情态”视角[J];外语学刊;2004年03期
4 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年06期
5 南帆;;历史与语言:文学形式的四个层面[J];文艺争鸣;2007年11期
6 张德禄;语域理论简介[J];现代外语;1987年04期
7 崔希亮;;语气词“哈”的情态意义和功能[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波;;巴赫金美学中的“聚置”诗学模式[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D.E.维康;王静;;我者自述之———巴赫金视角观照下的叙事身份[J];叙事(中国版);2010年00期
3 文浩;;巴赫金审美建构论探析[J];理论与创作;2010年03期
4 简圣宇;;略谈国内的巴赫金理论研究——1982年至2010年[J];高校社科动态;2010年04期
5 马君;;浅析巴赫金对话与狂欢中的人本思想[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0期
6 沈华柱;巴赫金语言思想的哲学基础及对传统语言哲学的批判[J];九江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7 贾奋然;;试论巴赫金的对话艺术思维[J];文学前沿;2000年01期
8 曾军;在审美与技术之间——巴赫金对形式主义“纯技术(语言)”方法的批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梅兰;国外巴赫金研究概况[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4期
10 曾军;“复调”和“狂欢化”——巴赫金的“超技术(语言)”批评及其在巴赫金文论思想体系中的地位[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齐效斌;;巴赫金符号学思想初探[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姚文放;;文化在文学领域中的表达——巴赫金的启示[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3 曾军;;问题意识的对话——关于中国巴赫金接受30年的回顾与反思[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刘晗;;双重批判与反思中的理论建构——巴赫金话语理论研究之一[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田春凤;;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与圣经诠释[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四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与俄罗斯文论家谈论巴赫金[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廖四平;独树一帜的巴赫金研究[N];文艺报;2009年
3 钱中文;“我们这些人实际上生活在两种现实里面”[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刘文飞;彼岸的巴赫金[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钱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是可以常青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钱中文;巴赫金研究的新成果[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狂欢理论是“想像催生”的吗?[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季水河 刘中望;学术对话·学理诠释·学科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马剑;中国成就举世瞩目[N];人民日报;2001年
10 张开焱;学会在开放中封闭[N];文艺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春香;狂欢的宗教之维—巴赫金狂欢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2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3 张素玫;与巴赫金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承笃;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D];山东大学;2006年
5 周卫忠;巴赫金诗学的双重性思想[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济远;试论巴赫金的文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程军;巴赫金“对话”美学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3 文浩;巴赫金主体性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瑞煊;巴赫金主体建构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袁建军;巴赫金对话与狂欢化理论中的人本观[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林卫星;论巴赫金诗学的主体间性[D];华侨大学;2011年
7 何勤;身体狂欢——巴赫金的边缘人生论[D];西北大学;2010年
8 蒋三军;巴赫金语言哲学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春辉;论巴赫金的文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然兴;形式即边缘[D];西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62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06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