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热尔图与艾特玛托夫小说生态思想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7-10-23 10:29
本文关键词:乌热尔图与艾特玛托夫小说生态思想之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乌热尔图 艾特玛托夫 生态文学 生态意识 基调
【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生态危机催生了生态思潮的发展,这股思潮几乎波及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生态文学便是这股思潮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支流。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的生态思潮的日趋高涨,生态文学研究也逐渐升温,生态批评在上世纪90年代也成为研究领域里的显学。生态文学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充分的理由和重要的意义,它揭示了生态危机的真相,挖掘导致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反思并变革非生态甚至反生态的传统文学,对于倡导生态文学和生态文化,普及生态意识,推动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国的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是较早以文学形式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七叉犄角的公鹿》、《一个猎人的恳求》、《琥珀色的篝火》曾获得1981年、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人与鹿》获得1988年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多部作品被译成日文、英文、俄文等多种文字。艾特玛托夫是前苏联成就最高的生态文学家。他的《白轮船》、《花狗崖》、《断头台》等小说,深刻感人地表现了作者的生态关怀,他的小说创作对中国的现当代作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他们二人无论是在生活环境上,还是小说创作上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具有少数民族的民族身份,其作品同时蕴含着民族意识和生态意识等。然而乌热尔图生态文学的产生不像郭雪波、张承志那样深受艾特玛托夫的影响,他的生态思想是承袭着从口头到书面几乎从未断流过的古老民族文学传统而自觉产生的。 通过对少数民族生态文学的比较研究,能够促使民族文学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及人类生存现状。而民族文学在民族传统和人类共性两个吸引力作用下,急需找到一条新的发展出路,在这个前提下,生态文学研究是可以使其走出传统、走向现代的较好途径,能够帮助民族文学走上一条更为健康和更具生命力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乌热尔图 艾特玛托夫 生态文学 生态意识 基调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106.4;I0-0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一、乌热尔图和艾特玛托夫生态思想概况10-21
- 1.1 生态文学的思想内涵10-13
- 1.1.1 生态整体观10-11
- 1.1.2 对征服、统治自然观的批判11
- 1.1.3 对人类无限膨胀欲望的批判11-12
- 1.1.4 承担生态责任,重返与自然的和谐12-13
- 1.2 乌热尔图和艾特玛托夫生态思想在生态文学发展中的地位13-21
- 1.2.1 乌热尔图生态思想对我国少数民族生态文学的影响13-14
- 1.2.2. 艾特玛托夫生态思想在苏联生态文学中的意义14-15
- 1.2.3 乌热尔图与艾特玛托夫生态思想形成的渊源15-21
- 二、乌热尔图与艾特玛托夫生态思想的内涵21-39
- 2.1 以生态整体观为核心的生态思想21-23
- 2.2 生态思想的体现23-39
- 2.2.1 对原生态生活的描写和对生态美的表现23-26
- 2.2.2 从文明的冲突关照生态问题26-29
- 2.2.3 对生态思想的表现或坚持29-39
- 三、乌热尔图与艾特玛托夫生态思想的意义39-41
- 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介;乌热尔图的生态文学与生态关怀[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3期
2 乌热尔图;;生态人的梦想[J];骏马;2004年03期
3 田青;;民族与土地的行吟诗——读乌热尔图近作《呼伦贝尔笔记》[J];骏马;2006年02期
4 徐家荣,朱植华;论艾特玛托夫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哲理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乌热尔图;在大兴安岭的怀抱里[J];中国民族;2001年01期
6 乌热尔图;;写在《七岔犄角的公鹿》获奖后[J];民族文学;1983年05期
7 乌热尔图;;思索着前行[J];民族文学;2000年01期
8 张直心;最后的守林人——乌热尔图新论[J];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04期
9 王静;自然与人:乌热尔图小说的生态冲突[J];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03期
10 乌热尔图;猎者的迷惘[J];南方文坛;2000年06期
,本文编号:1082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082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