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产的批评——重读马歇雷的《文学生产理论》
本文关键词:作为生产的批评——重读马歇雷的《文学生产理论》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生产 文学批评 论批评 消费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 戴维·洛奇 拉伯雷 普鲁斯特 维谢洛夫斯基 话语形式
【摘要】:正Pierre Macherey,A Theory of Literary Production,London:RoutledgeKegan Paul Ltd,1978.对于马歇雷,国内研究并不多,学界一般喜欢从"意识形态""离心结构"等角度入手,而这种定式理解,究其原因则是由于对文本的细读不够所引起的。应该说,马歇雷是一位精细的研究者,在西马理论家中,他对文学的认识,尤其是文学批评,是非常有特色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文学生产;文学批评;论批评;消费性;陀思妥耶夫斯基;戴维·洛奇;拉伯雷;普鲁斯特;维谢洛夫斯基;话语形式;
【分类号】:I0-5
【正文快照】: Pierre Macherey,A Theory of Literary Production,London;Routledge·Kegan PaulLtd,1978. 对于马歇雷,国内研究并不多,学成使用,不过最终没有取代‘批评’。界一般喜欢从“意识形态”“离心结构”很快人们认为有必要区分文学批评和文等角度人手,而这种定式理解,究其原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宇;;文化产业时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J];当代文坛;2007年04期
2 史玉辉;;透视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关系[J];文学教育(上);2007年06期
3 陈雪军;;试论文学生产方式的内涵及现代意义[J];社会科学家;2007年06期
4 安晓东;张晔;;马歇雷文学生产理论内涵[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6期
5 曾建辉;;文学生产的媒介流变:基于生产者的角度[J];创作与评论;2011年05期
6 王杰;简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学生产方式[J];文艺研究;1999年04期
7 林广泽;;消费文化与文学生产[J];作家;2009年24期
8 冯芙蓉;;大众文化对当前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年06期
9 宋晖,赖大仁;文学生产的麦当劳化和网络化[J];文艺评论;2000年05期
10 ;朱敏的遐想 互联网:文学的麦加——透视文学生产方式的革命[J];互联网周刊;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言宏;;民族国家的文学生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生产机制的一种考察[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杨庆祥;金理;黄平;;“80后”写作与“中国梦”(下)——“我们时代的文学想像与文学生产”之一[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5)[C];2011年
3 邵燕君;;在新格局下新文学机制的生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5)[C];2009年
4 李国平;;现实和精神——评《救灾记》[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明;面对新的文学生产机制[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赵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群选经典”时代下的文学生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文学生产的麦当劳化和网络化[N];文艺报;2001年
4 沈阳师范大学 孟繁华;文学生产面临“变数”[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刘莎 李盼君 王尔勃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新媒体语境下的文学生产和公共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张柠;新世纪文学生产模式变迁[N];文艺报;2012年
7 陈阳春;类型化时代的文学生产[N];中国艺术报;2008年
8 李德辉;唐代交通与文学生产[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张兴成;市场条件下的当代文学[N];人民日报;2003年
10 白烨;阅读浅俗化关乎“民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崇选;镜中之舞[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瑶;从80后作家创作看网络文学生产方式[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田方;1978:转型期的文学生产[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文琼运;深圳文学生产形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张明倩;微时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D];湖北民族学院;2013年
5 贺晓武;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学生产方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崔剑峰;伊格尔顿文学生产理论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严琳;当代文学生产转型中的《萌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柳莹;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生产及其话语重构[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曾于里;“忧伤”的文学生产与消费[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石伟;现代传媒视野下的《新青年》与中国现代文学生产[D];青岛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85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085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