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的冲突:“认识”与“理解”的张力——关于“强制阐释论”的哲学方法论思考
本文关键词:阐释的冲突:“认识”与“理解”的张力——关于“强制阐释论”的哲学方法论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阐释学 张江 哲学思维方式 方法论思考 文学理论界 价值立场 理论视野 中国文论 下极 理论探讨
【摘要】:正近年来,张江教授以其系列文章所阐发的"强制阐释论",已引起中国文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并成为当下极具理论探讨空间的热点议题。(1)难能可贵的是,在学科分层越来越细化、知识共同体越来越分化、问题聚焦越来越离散的当今学术界,"强制阐释论"以其鲜明的价值立场、宏大的理论视野以及切身的中国问题意识,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这必将有助于中国文论的建设与发展。或许也可以说,"强制阐释论"一经推出便获得这样的"理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阐释学;张江;哲学思维方式;方法论思考;文学理论界;价值立场;理论视野;中国文论;下极;理论探讨;
【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基础理论项目(ZW2103010)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ZJ201300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02
【正文快照】: 近年来,张江教授以其系列文章所阐发的“强制阐释论”,已引起中国文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并成为当下极具理论探讨空间的热点议题。(1)难能可贵的是,在学科分层越来越细化、知识共同体越来越分化、问题聚焦越来越离散的当今学术界,“强制阐释论”以其鲜明的价值立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春雨;“体验哲学”对西方传统语言学的挑战[J];外语学刊;2004年03期
2 宋晓春;;论翻译中的主体间性[J];外语学刊;2006年01期
3 刘利民;;哲学视域中的语言问题[J];外语学刊;2006年06期
4 曹威;;儒家经典翻译的诠释学理论前提——以英译《论语》为例[J];外语学刊;2010年06期
5 李晓婧;杨维中;;从诠释学方法看儒、道对佛教心性思想的影响[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谭楚子;;以现代意识激活古代经典文本——有感于第六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而发[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杨年丰;王作亮;;课堂实践中的课程理解与文本诠释[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黄其松;;论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四种范式[J];政治学研究;2010年06期
9 耿爱芹;;用影像重构“南京大屠杀”——《南京!南京!》与《金陵十三钗》之话语比较[J];新闻世界;2012年03期
10 彭公亮;一种真正的交往、对话如何成为可能?——兼论伽达默尔后期实践哲学[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淑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古典著作解读的批判[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姚进忠;;诠释视野下的个案工作[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德敏;杜辉;;关于《物权法》中水资源权属制度合理性的评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6 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玉增;;从主体视角看法律思维对法治建设的意义[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9 耿波;;文化群落与都市文化群落的危机[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新汉;;社会自我批判机制及其当代启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吴津;叙事方式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7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金生伟;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继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现代人格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陆燕;“前理解”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田蓁子;针尖上的蜂蜜[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静怡;林纾翻译研究的释义学新解[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18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18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