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目的论视角下《骆驼祥子》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11:22

  本文关键词:目的论视角下《骆驼祥子》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目的论 《骆驼祥子》 对比研究 施晓菁英译本 葛浩文英译本


【摘要】:翻译目的理论(The Skopos Theory in Translation)是由德国学者汉斯·弗米尔(Hans J. Vermeer)于1978年在其专著《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中首次提出的。该书阐述了翻译目的理论的基本原则。弗米尔指出,翻译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整个翻译过程受到翻译目的的制约。翻译目的决定着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目的论摆脱了长期以来翻译界推崇的“对等翻译”的局限性,是对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目的论为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弗米尔认为,所有翻译者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翻译行动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即:“结果证明方式是正当的”。除此之外,他还十分强调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连贯原则强调译本在目的语读者看来必须是连贯的、可读的和可接受的。忠实原则强调翻译和原语文本之间的语际连贯,即忠实于原文。翻译目的决定着文本的忠实程度。翻译应该在译语文化语境中,按照接受者所期待的方式发挥作用。 老舍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人物,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其代表作《骆驼祥子》被翻译成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小说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京市民的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为故事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小说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选取《骆驼祥子》二个具有代表性的英文译本,一是施晓菁女士翻译的Camel Xiangzi,二是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完成的Rickshaw Boy。作者从目的论的视角,选取二个译本中的一些典型例子进行对比分析,发掘《骆驼祥子》翻译研究的新视角,以期证明目的论对小说翻译的指导作用。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一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贯穿于论文全文。作者使用计算机文本处理软件AntConc3.2.1、ICTCLAS对原文和译文的词汇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使研究更具说服力。二是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由于二个译本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二位译者所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在翻译过程中有着各自的翻译目的,因此二个译本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论文的框架。 第一章为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骆驼祥子》英译研究的情况。 第二章介绍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叙述了目的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和目的论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第三章介绍了《骆驼祥子》及其二个英译本,内容包括《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先生和二个英译本的译者生平,他们分别是施晓菁女士和葛浩文先生。此外,该部分还介绍了二个译本产生的背景,并对二位译者翻译《骆驼祥子》的目的进行了叙述。 第四章为主体部分,基于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对《骆驼祥子》二个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原则围绕生态、物质、社会、语言、宗教等文化信息展开;连贯原则注重从增词和转换的角度进行研究;忠实原则着重探讨措辞、情节和语域方面的忠实程度。 最后是文章的结论部分。作者认为:目的论能够为翻译过程描述、翻译方法的选择和翻译标准的探讨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二个英译本都收到了较好的翻译效果;施晓菁的译本风格简洁明快,实现了她的翻译目的,虽然译本中存在一些删减现象,但她的译本不失为一部值得关注的译著;葛浩文巧妙运用异化翻译策略,重视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忠实的、可读的、完整的译本,成功地实现了他的翻译目的,与施晓菁的译本相比,他的译本更为生动有趣,更易被译入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关键词】:目的论 《骆驼祥子》 对比研究 施晓菁英译本 葛浩文英译本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BSTRACT4-7
  • 摘要7-10
  • Introduction10-12
  • Chapter 1 Previous Studies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uotuo Xiangzi12-18
  • Chapter 2 Theoretical Framework18-27
  • 2.1 General Overview of Skopos Theory18-23
  • 2.2 Basic Principles of Skopos Theory23-25
  • 2.3 Influence of Skopos Theory on Translation Studies25-27
  • Chapter 3 An Introduction to Luotuo Xiangzi and Its Two English Versions27-36
  • 3.1 Luotuo Xiangzi and Lao She27-31
  • 3.2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Luotuo Xiangzi31-36
  • Chapter 4 An Analysis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Luotuo Xiangzi Based onSkopos Theory36-62
  • 4.1 An Analysis of Two Translated Versions of Luotuo Xiangzi from Skopos Rule36-48
  • 4.2 An Analysis of Two Translated Versions of Luotuo Xiangzi from Fidelity Rule48-56
  • 4.3 An Analysis of Two Translated Versions of Luotuo Xiangzi from Coherence Rule56-62
  • Conclusion62-64
  • Bibliography64-69
  • Appendix69-70
  • Acknowledgements70-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晓丽;范武邱;;文学翻译中的误译现象试析——小议《骆驼祥子》Evan King译本中的“误译”[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卞建华;崔永禄;;功能主义目的论在中国的引进、应用与研究(1987—2005)[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叶林果;;老舍文学作品的英译概述[J];兰台世界;2011年29期

4 张美芳;功能加忠诚——介评克里丝汀·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张南峰;走出死胡同,建立翻译学[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6 李晓红;;从功能目的论看戏剧翻译的评价标准(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04期

7 桂乾元;;记联邦德国的三位翻译家[J];中国翻译;1987年03期

8 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0年04期

9 黄友义;;汉学家和中国文学的翻译──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J];中国翻译;2010年06期

10 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年03期



本文编号:1126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26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2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