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忏悔录》与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发布时间:2017-11-01 11:27
本文关键词:卢梭《忏悔录》与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摘要】:郁达夫作为一位特殊时代的作家,,对其小说创作的解读手法多样不一,他的小说创作之所以引起当年和后世的褒贬,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其自我感情及思想的直接抒发,而探寻这种风格的源泉就可以发现卢梭《忏悔录》对他原初性的影响。《忏悔录》是卢梭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西方思想家们的思想研究是绕不开《忏悔录》的,渐于近代中国的这部巨著无疑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众多思想者们。而郁达夫在其小说中吸收了《忏悔录》的内外神韵。 郁达夫对于《忏悔录》的吸收借鉴是全方位的,对其“忏悔”风格、自我书写、社会批判、自然表达、语言文体这些内容和形式上的赞赏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于《忏悔录》宗教、哲学、政见、史论等内在神髓他也是多方面汲取。郁达夫对于卢梭的推崇可见一斑。郁达夫在其小说创作中将这种外来文学的精髓内化于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他的小说是一种中外文学的混血产儿,从本质来说,他的小说中传统的家国观念、修齐意识、仁爱思想、理想情愫是根本性的精神内核,而外国宗教主张、人文思潮、文学新论、创作妙法都作为一种表达的筋络牢牢围绕在他的精神内核周围。当然不可否定的是,这些外来因素的加盟使得他的小说一方面能够更直接和彻底地开出一条文学新路来,启迪警醒众多有识之士的同时也使得现代文学得以向世界水准看齐,而另一方面,郁达夫作为一位借鉴外来文学的先行者之一,其开创的感情浓烈而直接的文学形式,在引起不必要的非议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在他创作中造成的显性弊端。 就本文来说,作为浅论外国文学对中国现代作家影响的一篇文章,本文选取了卢梭和郁达夫这两位性情、经历及文风相近的作家来进行深入剖析,具体来说,由内容形式而内在精神来行文,最后论述郁达夫在此影响下的文风及得失。采用一种渐进式结构来组织论文,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来论述二者的异同。尤其应该看到的是现有关于郁达夫对于卢梭内在精神有选择的吸收这方面的论著少而杂,本文在这方面力图做到全面而细致地阐发。此外,在论述郁达夫文风及毁誉方面力求做到不偏不倚,在众多史料和自我判断的基础上逐渐揭开郁达夫的神秘面纱,还原一位真实的现代作家。 而在写作本文过程中,由于卢梭对郁达夫影响方面的正面材料零散而间接,使得文章在立论上需要更多的支持,增加了论文写作难度,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一方面增加相关材料的整理和分析,另一方面需要在文本详细解读上增加力度。
【关键词】:郁达夫 卢梭 影响研究 小说风格 哲学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7.42;I565.074;I0-0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9
- 一、 《忏悔录》写作风格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影响9-15
- 1 郁达夫对《忏悔录》的认同9-11
- 2 《忏悔录》的“忏悔”风格与郁达夫的小说创作11-12
- 3 《忏悔录》的社会书写、自然书写对郁达夫的影响12-14
- 4 《忏悔录》自传体风格对郁达夫的影响14-15
- 二、 《忏悔录》内在宗教、哲学、史学思想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影响15-24
- 1 基督教原罪意识、审判意识在郁达夫作品中的表现15-17
- 2 基督教救赎意识对郁达夫作品内涵的深化17-19
- 3 民主主义、理性主义及自我观念对郁达夫的鼓舞19-22
- 4 卢梭的历史观对于郁达夫的启发22-24
- 三、 郁达夫对《忏悔录》的借鉴及其得失24-33
- 1 自我意识个性的激扬,赤子之心的袒露24-25
- 2 对悲剧时代人世的玩味,对天然人性的自觉认同25-27
- 3 在“死亡”“审判”母题下的自我表达27-29
- 4 自由简洁、“幽邃庄严”的语言风格,复调的运用29-30
- 5 从现代作家中脱颖而出的原因30-32
- 6 郁达夫对《忏悔录》借鉴之失32-33
- 结语33-35
- 参考文献35-37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及艺术作品等37-38
- 致谢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嘉懿;;自然人性的回归——论卢梭《忏悔录》对郁达夫《沉沦》的影响[J];法国研究;2007年04期
2 姚皓华;;变情节结构为心理情绪结构——从叙事结构看郁达夫小说的现代转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佘向军,文斌;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冲突——郁达夫与卢梭忏悔意识比较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4 赵晋华;郁达夫小说中的“我”[J];河北学刊;1987年02期
5 陈奇佳;;遇到异乡的神yG——论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6 杨剑龙;;论郁达夫小说的宗教意味[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7 贾蕾;;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基督教因子[J];理论学刊;2009年11期
8 施敏;灵魂忏悔与自我表现——从自传的角度论卢梭与郁达夫[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唐小林;论卢梭对郁达夫人文精神的塑造[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郑丽娜;彻悟忏悔出人性的嬗变——兼谈卢梭《忏悔录》的美学与哲学因素[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1126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26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