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的创新美学本体论分析
本文关键词:数字艺术的创新美学本体论分析
【摘要】:由于数字媒材对现今艺术文化的广泛影响,促一种新的美学理解形成。数字艺术的主题和主体,不必指涉审美主体的真实重视;数字艺术研究也不限于生活实际的生产文化价值。如何利用数字艺术的超联结社会网络扮演起个体之间的感情联系网络,进而创造出不断强化的共同体生命意志,不断扩大审美想象领地以及人性关怀共识,才是研究数字艺术创新方法的本体论的核心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台湾玄奘大学艺术与创意学系;
【关键词】: 数字艺术 美学 本体论 审美想象 审美主体
【分类号】:J0-05
【正文快照】: 一、前言在美学研究领域中,数字艺术的本体论一直是许多当代研究者探讨的重要问题。因为依循着本体拆解,彷佛可以从中得知数字艺术背后所隐藏的根本结构,进而找到驱动其创造的原初动力。但是,在这个问题的背后,却隐藏一个变动的危机意识。因为“本体论”(Ontology)暗中指涉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红;;数字艺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美术大观;2006年10期
2 曾燕婷;全泉;;中国数字艺术市场前景调查[J];知识经济;2007年11期
3 王君;;数字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18期
4 张春新;弋玮玮;;浅谈数字艺术教育现状[J];美术界;2008年12期
5 陈琰;;诗中的数学——数字艺术表现对象的科技属性[J];青春岁月;2013年06期
6 李云,王巧;关于数字艺术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吕芸;李一凡;;网络资源对数字艺术产业发展的作用与意义[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于吉震;杜立君;;论数字艺术的发展[J];装饰;2006年06期
9 李尊雨;;浅谈国内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未来[J];艺术科技;2006年03期
10 李欣;;数字艺术的再思考[J];美术向导;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劲松;;数字艺术与技术拓展——论泛动画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索[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城;数字艺术人才短缺[N];计算机世界;2006年
2 程武;铱天万合“量产”数字艺术人才[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3 翁子扬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数字艺术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武汉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副会长。;创意时代 数字艺术教育的全新应对[N];长江日报;2007年
4 高赛;数字艺术产业遭遇人才屏障[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舒晴;数字艺术产业遭遇人才荒[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明慧;数字艺术 走进互动情态[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晓阳;水晶石多角度服务数字艺术人才自主创业[N];中华新闻报;2009年
8 记者 黄蓉 通讯员 朱继红;广西数字艺术设计专委会在高新区成立[N];桂林日报;2010年
9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李坤晟 实习生 张可佳;“数字艺术”:声光影的神奇组合[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钟伟;数字艺术产业遭遇人才之殇[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海刚;数字艺术消费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崔润娟;数字艺术的和谐自由论[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3 程敏;数字艺术与人类社会现实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韦亦佳;谈艺术作品的原作和数字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5 胥烁;数字艺术生产德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杨炜;数字艺术消费德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涂中方;数字艺术在城市大型活动中的应用性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8 刘晓敏;论数字艺术的设计思维和审美价值[D];延边大学;2011年
9 张国圣;数字艺术谱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静波;基于DNA的数字艺术设计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31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31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