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祖”和“冰,雪,玻璃”(《论历史与故事》(第三、六章))翻译实践报告
本文关键词:“先祖”和“冰,雪,玻璃”(《论历史与故事》(第三、六章))翻译实践报告
【摘要】:本文是一篇翻译报告,翻译原文为英国小说家A. S.拜厄特(A. S. Byatt)的论文集《论历史与故事》(On Histories and Stories)第三、六章。第三章“先祖”中,拜厄特以探究达尔文思想对小说的影响为主线,提出达尔文的物竞天成或适者生存思想在历经世事的变迁后,仍然贯穿于很多现代小说之中。第六章“冰、雪、玻璃”中,,拜厄特用独特的视角考量了童话故事,并分析了冰、雪、玻璃这三种元素在童话故事中的呈现方式。本报告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翻译项目介绍,包括项目背景、目标、意义等。第二、原作背景介绍,包括作者介绍、原作评价和语言特征等。原文是学术文稿,但是又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引文为例证,这样原文语言既具学术的严谨性又具有文学的创造性。第三、翻译难点与翻译方法:在这两个章节中出现的大量作家作品名称,文论术语,涉及到的引用作品背景知识等,这些都需要笔者译前进行大量的案头工作,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在翻译过程中运用到的翻译方法主要有:词性转换法、增减重复法、反面着笔法、分合移位法、化词为句法。第四、总结在翻译过程中所得到的启发、教训和仍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翻译报告 《论历史与故事》 翻译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8
- 英语原文8-34
- 汉语译文34-58
- 翻译报告58-72
- 1.引言58-60
- 1.1 项目背景58
- 1.2 项目目的58
- 1.3 项目意义58-59
- 1.4 报告结构59-60
- 2.原文背景60-62
- 2.1 关于作者60-61
- 2.2 关于原文61-62
- 2.2.1 原文版本61
- 2.2.2 主要内容61
- 2.2.3 原文分析61-62
- 3.翻译过程描述62-70
- 3.1 译前准备62
- 3.2 文本粗处理62
- 3.3 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查找62-64
- 3.3.1 网络资源查找63-64
- 3.3.2 出版物资料查阅64
- 3.4 翻译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方法64-67
- 3.4.1 词性转换法64-65
- 3.4.2 增减重复法65-66
- 3.4.3 图景重构法66
- 3.4.4 引申法66-67
- 3.5 初稿的校对与审校67-68
- 3.5.1 初稿的校对67
- 3.5.2 初稿的审校67-68
- 3.6 导师修改意见68-70
- 4.总结70-72
- 4.1 翻译启示70
- 4.2 翻译教训70-72
- 参考文献72-7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平;;《红楼梦》英译本人物对话的宏观语篇和语域重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许莉娟;范丽;;东西思维差异与语言习得[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7期
3 苏芙;翻译中的词汇特征——从汉德词汇对比看Koller的词汇等值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4 冯春波;;试论翻译与向国外弘扬中华文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韩玲;;汉语习语的英译研究[J];才智;2008年17期
6 韦朝晖;;中国古代文论英译的特殊情况及其对策——刘若愚给我们的启示[J];长城;2011年06期
7 徐朝友;重视翻译教材编写的质量——从《英译汉技巧新编》谈起[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张金陵;;长安文化和中国古代佛经翻译[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王源涛;;浅谈汉英翻译中的选词用字[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张旭东;张东宇;;从奈达的“对等”理论看译者的追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爱华;章宜华;;翻译视角的内向型英汉学习词典研究——基于“使用者论”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思考[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刘立香;;翻译过程的有声思维实验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夏贵清;;得意忘形和以意赋形——论翻译与忠实[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6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传彪;许智坚;;试谈“信”译与变通[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李志凌;;影响汉语古典诗歌英译接受效果的四个主要因素[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三卷)[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2 高少萍;话语伦理学观照下的委婉语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杨全红;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熊辉;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5 王伟;现代汉语欧化与翻译策略之综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江艺;对话与融合:余光中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s
本文编号:1132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32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