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论语》两种译本的翻译策略与译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目的论视角下《论语》两种译本的翻译策略与译法研究
【摘要】:《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可以说,《论语》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因此,做好《论语》等经典作品的翻译工作,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交流、保持中国固有文化身份,而且有助于纠正西方译者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的利用、歪曲和偏见。自从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1953年将《四书》译成拉丁文至今,《论语》外译一直在不断进行。虽然《论语》的英译版本已经很多,但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力不断增强,以及国际影响的日益扩大,外界更加渴望通过研读中国经典了解中国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而已有的版本,可能由于不同时代背景和译者的不同翻译目的,不能满足现有读者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论语》的复译应该引起重视。本文试图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的指导下,探讨新时代背景下《论语》复译的策略与方法。目的论的基本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主要因素是,整理翻译行为的目的。为探讨不同的目的是如何决定不同翻译策略和译法的,本文选取对比分析辜鸿铭和理雅各译本,因为这两种译本是在截然不同的翻译目的下进行的。辜鸿铭试图通过其翻译传播真正的中华文化,纠正被西方误解和扭曲的中国形象;而理雅各把翻译儒家经典当做宗教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更好的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以便更有针对性的教化其国人。因此,辜鸿铭主要采取归化策略,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尊重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进行翻译,特别注重对经文的整体把握和大意的贯通理解。具体译法有增译、省译、引用和类比等,译文流畅自然且颇为地道,在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理雅各主要采取异化策略,为保留原语文化的特征,采取较小的语言单位,因而能够再现原语的表达方式。对一些文化负载词,,往往将其音译,再加以详尽的注释。使读者有机会接触到异质文化。在国际交流日益加深的时代背景下,外部世界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明。因此,理雅各的翻译方法与策略被赋予了时代意义。但是,这种异化的翻译策略并不是鼓励典籍英译时采取硬译、死译的方法,更不是全盘汉化而导致译文不可读。而是主张在努力把汉语译成地道的英语过程中,尽量尊重中国语言和文化特色,减少损害中国文化的形象。典籍翻译时,归化和异化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互为补充的。文化移植需要多种方法和模式,归化和异化都有存在的理由。最重要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有深刻的文化意识,认识到两种文化的异同,并尽量保留这种独特的文化特色。归化和异化,所有的翻译策略和译法都需要考虑译文在多大程度上将外语文本与译语的语言文化同化,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显示出该文本的差异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楠;;翻译目的论分析《爱丽斯漫游仙境》译本[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2 皮颖;蒋瑛;;公示语汉译英的准确性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3 李小丽;;英语言语幽默中译探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朱德财;黎土旺;;从目的论角度看翻译策略的选择[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刘me泓;;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初探[J];知识经济;2011年03期
6 郑洁;;从目的论看广告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7 吕建英;;从目的论看广告翻译策略[J];文教资料;2008年09期
8 史传龙;王卫强;赵强;鱼为全;;目的论与商标翻译策略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张赛妮;;目的论与电影片名之翻译[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苏怡;;中国特色新词英译浅谈[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贝;;目的论关照下的《达·芬奇密码》中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田英;;翻译策略透视[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邹玉婷;;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温年芳;;目的论与《茶馆》译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5 朱天文;;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评美国新闻期刊对汉语文化词语的翻译[A];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9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李琳琳;;翻译目的论与翻译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7 严魁;;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策略[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周志光;;林译《黑奴吁天录》中的民族文化意识分析[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绍祥;;翟理斯与英译《聊斋志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朱思;丁浩;;自然灾难新闻标题的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濮阳荣;从福娃英译看翻译策略问题[N];文艺报;2008年
2 许曦明;不该迷失的翻译策略[N];文艺报;2005年
3 陈榕;他为西方读者举起一面有异域色彩的“东洋镜”[N];文艺报;2008年
4 中和;驻外大使解答“不折腾”译法[N];中国改革报;2009年
5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研究员 王学东;《共产党宣言》第一句话的几种译法[N];北京日报;2009年
6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韩振宇;论“和而不同”的跨文化翻译策略[N];光明日报;2009年
7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 执笔人 董佰壹 李金慧 武建敏;法律文本的目的论向度[N];光明日报;2010年
8 金柯;让公共场所英译名更规范[N];解放日报;2004年
9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 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学会(南加州)会长 孙涤;勿自满、勿取巧[N];上海证券报;2011年
10 王 旭;法律的隐性漏洞与目的论限缩[N];人民法院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曦;目的论视角的庞德翻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吕黎;中国现代小说早期英译个案研究(1926-1952)[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栾英;《牡丹亭》英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迟庆立;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吴s
本文编号:1155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55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