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宗笺谱与文化呈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8 01:20
本文关键词:南宗笺谱与文化呈现研究
【摘要】:笺纸,即小幅而精美的纸张,是以传统的雕版印刷方法,在宣纸上印以精美、淡雅的图案,作为文人雅士诗文唱和或书札往来的必备之物,因此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最初的笺纸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只以色笺或花笺为主,即只印染单色或压印简单的花纹。及至制笺工艺发展到明代,“短版”彩色套印技术的发明以及“拱花”技术的成熟运用,使得笺纸的面貌较前代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其笺画图案愈加繁复精致、细腻鲜华,前世罕有匹者,因此有了“画笺”的称谓,使得笺纸这一本应服务于书信往来的文房日常用品渐渐褪去当初的实用功能,而成为文人欣赏、收藏的艺术品。倘若选择笺画图案中之精美者,按照一定的类目、次序,分类编排收录,以木版水印的方式刻版印刷于宣纸之上,再以传统线装的装帧形式将其结集成册,即为笺谱。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笺谱是明天启六年(1626年)吴发祥刻印的《萝轩变古笺谱》,其后名谱迭出,计有明胡正言刻《十竹斋笺谱》,清张兆祥刻《百花诗笺谱》,鲁迅、郑振铎编集《北平笺谱》,荣宝斋自印诸版本《荣宝斋诗笺谱》等等。笺谱堪为中国彩色木刻套印技术的代表和巅峰。 本文即以历代笺谱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图像比较法、个案分析法及文化学相关概念,详述具代表性笺谱之内容、题材,并深入挖掘笺画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本文在综合研究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笺谱的“南北宗”假说,考笺谱之渊源、述笺谱之流派,并以此为据,着重对南宗笺谱加以阐述。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提出问题,列举文献;第二章综述笺纸、笺谱的产生、发展和流变,介绍“檦版”、“拱花”技术,提出笺谱“南北宗”假说;第三章详述南宗笺谱之代表《萝轩变古笺谱》和《十竹斋笺谱》,分析其笺画内容;第四章依笺画图案进行分类,综合分析南宗代表笺谱中的文化呈现;结语就笺谱研究进行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120.9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4 惠萍;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D];河南大学;2011年
5 刘宗灵;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D];复旦大学;2011年
6 吕作用;傅雷与视觉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7 周进;北京人口与城市变迁(1853—1953)[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员怒华;“四大副刊”与五四新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卫崇文;先秦时期应对灾异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文辉;传统文化对周作人的影响以及周作人的道路[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54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54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