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汉语的诗性与汉译中的诗性意识

发布时间:2017-11-11 14:20

  本文关键词:汉语的诗性与汉译中的诗性意识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的诗性 诗性溯源 汉译 诗性意识


【摘要】:"诗性"是汉语的基因,汉语的根性。中国传统译论充满诗性意识,诗性智慧。在外汉翻译中增强诗性意识,能减少形式的刚性,消除凝滞和呆板,增强译文的可读性;更重要的是,在多元文化的交汇中,能保持自己的个性,传承汉语的优秀品质。基于这一思想,文章探寻了汉语诗性的源流及成因,说明了传统翻译与诗性的关系,揭示了译者的诗性意识给译文带来的效果。
【作者单位】: 南京晓庄学院;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0.引言首先就本题的内蕴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澄清以下两个问题:其一,何种体裁的“诗性”。探讨汉语的诗性很容易与诗词歌赋联系在一起,但本文探讨的诗性并不打算依着诗歌语言的路径。本文意在诗歌语言之外的语言。卡西尔说:“语言的形式符号不仅是语意的,同时还是审美的形式符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业文;;汉语特点及其学习规律初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刘树英;任晓霏;;哲学诠释学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运用——《京华烟云》两个汉译本的对比[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王一军;;诗性:汉语的灵魂[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吕云;;张振玉《京华烟云》翻译中的互文性处理[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5 周光庆;;汉语诗性语言词义的构成[J];荆州师专学报;1992年04期

6 张杰;;试论汉语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建构[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7期

7 张卫中;“五四”语言转型与文学的变革[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8 彭嘉强;演说辞艺术化的美学效应[J];修辞学习;1999年04期

9 张建惠;;论汉语诗性的消退[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舒启全;;貌似神合 维妙维肖——评张振玉译《京华烟云》[J];中国翻译;198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s,

本文编号:1171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71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d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