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物感”说与中国早期文艺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7-11-11 13:36

  本文关键词:“物感”说与中国早期文艺美学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物感 文艺美学思想 感物而动 文艺创作 《礼记·乐记》 乐论 书论 艺术精神 四体书势 意在笔前


【摘要】:正"物感"说是我国文艺创作理论的基础,是我国区别于西方的独特的理论,后来的"神思"论、"意境"论是都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张晶通过与西方文艺创作的"神赐"论、"天才"论、"灵感"论的对比指出:"中国古代关于艺术思维或者说‘神思’的来源、动因的论述则不然。它们一开始就是建立在‘感物而动’的基座上,中国的‘神思’论一直是以心与物或云主客体之间的彼此触遇为其发生动因的。这从汉代的《礼记·乐记》,到清代的诗画理论,都将‘感物而动’作为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1
【正文快照】: “物感”说是我国文艺创作理论的基础,是我国区别于西方的独特的理论,后来的“神思”论、“意境”论是都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张晶通过与西方文艺创作的“神赐”论、“天才”论、“灵感”论的对比指出:“中国古代关于艺术思维或者说‘神思’的来源、动因的论述则不然。它们一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东,张振台;人环境对象——中国古代“物感”说之辩证[J];平原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王蔚骅;刘志华;;物感·起兴·悟通——“悟”的审美建构[J];大众文艺;2009年24期

3 兰寿春;;“物感”理论在魏晋南北朝的传承与发展[J];文艺评论;2011年06期

4 于丽萍;;培养儿童的惜物感[J];宁夏教育;2006年12期

5 王惠丹;张桂琴;;《诗经》中的“物感”观[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6 陈国强;;陆机物感思想与刘勰感物思想的根本区别——兼论物感的生成与变迁[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李钟霖 ,李天道;“物感”说——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研究之二[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8 晨声;“人诗”和“诗人”[J];诗探索;1997年02期

9 王惠丹;张桂琴;;屈赋中“物”“感”关系的审美融合[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郭敬宇;;中国远古感生神话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旭曙;;朱熹“比兴”论二题——朱熹艺术哲学研究之一[A];诗经研究丛刊(第五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詹杭伦;触物感兴[N];人民政协报;2002年



本文编号:1171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71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b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