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翻译学角度解读金介甫《边城》英译
发布时间:2017-11-13 17:39
本文关键词:从生态翻译学角度解读金介甫《边城》英译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翻译学 《边城》 翻译生态环境 选择性适应 适应性选择
【摘要】:生态翻译学是在中国本土衍生而来的一种翻译学理论,它借鉴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原则,从“选择”和“适应”的视角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和方法等方面作出了新的阐释,论证并构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这一新的翻译学理论。翻译活动经历了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后,又经历着一次新的变革——翻译的生态转向。生态翻译学的发展历时数十载,理论自身的发展还在经历着不断完善过程中。 生态翻译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角度来诠释翻译现象。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以美国汉学家金介甫翻译的沈从文《边城》英译本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进行深度解读,以此检验生态翻译学对翻译过程的解释力度。通过对“生态翻译学”、“翻译生态环境”、“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等概念的梳理和分析研究,确定了生态翻译学对《边城》译本的解释的可能性。本文从适应和选择两个阶段来研究分析金介甫翻译沈从文的作品《边城》。在译者的适应阶段,本文作者主要从对源文本、生态环境和个人双语能力等方面来阐述译者对原文生态环境的适应。在译者的选择阶段,本文作者主要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分析译者对原文是如何适应性选择转换的。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主要从词汇、句法、修辞等三个层面展开。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主要探讨在不同领域译者是如何使用翻译策略来处理文化负载词。 通过研究分析表明,生态翻译学对于金介甫译本Border Town的解读是完全可行的,其译本的成功和被目标读者群所接受正是其积极适应“翻译生态坏境”的结果。然而在研究的过程中,本人发现该理论本身存在某些漏洞和缺陷,比如,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适应”和“选择”并非泾渭分明,两个部分之间存在许多重合部分。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生态翻译学从而来完善其不足。本文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通过对金介甫翻译的沈从文——《边城》的英译本进行生态学诠释,论证了生态翻译学对翻译过程的解释力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婧;;生态翻译学文献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7期
2 刘艳芳;;鲁迅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栗长江;涉外公证书汉译英[J];中国科技翻译;2005年04期
4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外语研究;2010年04期
5 王育平;吴志杰;;超越“自然选择”、促进“文化多元”——试与胡庚申教授商榷[J];外国语文;2009年04期
6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译学研究的“跨科际整合”[J];上海翻译;2009年02期
7 焦卫红;;严复译著《天演论》的生态翻译学解读[J];上海翻译;2010年04期
8 冷育宏;;生态翻译理论下译者真的是“中心”吗?——与胡庚申教授商榷[J];上海翻译;2011年03期
9 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3期
10 胡庚申;;傅雷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1181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181742.html